轉播到騰訊微博

新華網北京1月17日電(“新華視點”記者鄧華寧、潘曄)2010年,我國網上商品零售總額由上一年2500億元猛增到超過4000億元,網上購物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然而,網絡消費領域的欺詐乃至犯罪行為也逐年遞增,盜號木馬、釣魚網站、網絡游戲詐騙等陷阱不斷增加,受騙者日益增多。
如何避免落入網絡陷阱?記者日前采訪了相關部門及權威人士,聽他們細數網絡欺詐“五宗罪”。
一宗:購物資金遭打劫
[案例]湖北的顧先生近日在網上為妻子購買一款打折的名牌皮包,賣家通過聊天工具發來一個壓縮文件,要求確認款型。顧先生打開壓縮文件時看到系統提示“該文件損壞”,當時并沒有在意,重新回到購物網站上進行付款操作。蹊蹺的是,500元錢卻被打入了另一個陌生賬戶名下。
[專家]工信部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中心副主任曾明發(微博)說,顧先生接收的文件就是時下網民舉報最多,也是最流行的“購物”木馬。這類木馬能監視中招電腦的瀏覽器,在受害網民付款時劫持網上支付的資金。2010年下半年,12321舉報中心接到與網絡購物相關的舉報4827件次,購物陷阱是對網民影響最大的網絡違法行為之一。
[防范]在購物交易時,根本不需要接收此類文件;如果確實需要查看商品圖片,也應該要求賣家發送jpg這類常見圖片格式的文件,而不是壓縮包或exe、scr等可執行程序。
轉播到騰訊微博

二宗:欺詐網站“騙你沒商量”
[案例]甘肅的趙先生日前在網上搜到一個旅行網站,訂了兩張從蘭州到北京的機票。在該網站“客服”熱情的咨詢服務后,趙先生聽信對方的話,直接將1420元購票款匯到了對方的銀行賬戶中,后來卻被告知匯款系統已凍結,需要再次匯款1460元(加保險費40元)才能解封,趙先生于是又匯出款項,最終卻既沒有得到機票,也沒有收回票款,一共被騙2880元。
[專家]360網站總裁齊向東說,臨近春節,360安全衛士“網盾”模塊日均攔截到的欺詐網站訪問量超過2300萬次。假藥網站、假購物網站、假支付平臺、假美容服務、假黑馬股票、假航空公司等。“無論你想從網上獲取什么服務,都可能掉進騙子的陷阱里”。
北京警方的統計,僅北京地區,接到報案的網絡詐騙案件數量一年達3700多起,涉案金額達7000多萬元。據金山網絡統計,2010年1至10月,他們查到平均每天新增的與網絡購物相關的釣魚網站約為1500個。釣魚網站為何如此泛濫?齊向東說,制作一個釣魚網站,成本只幾十元,成本低廉。
欺詐網站的一般套路:首先是,通過論壇、博客、微博等渠道散布虛假信息,并設計一些關鍵詞進行搜索引擎優化,誘騙網友訪問;其次是,公布一個客服電話,再通知顧客向銀行賬戶直接匯款;結果是,受害顧客匯款后買不到東西,反而以各種借口要求顧客繼續匯款,比如“匯款系統凍結,需要繼續充值來解封”等。
[防范]記住官網域名,仔細對比打開的網頁是否與官網一致。所有正規的購物網站都會支持第三方在線支付平臺或網銀系統,如果遇到讓顧客直接向某個銀行賬戶匯款的情況,必然是詐騙網站無疑,應該立即拒絕,并向當地公安機關舉報。
交易時,還要認真核實銀行付款頁面,如發現疑點就不要進行支付交易。一般銀行交易地址前綴是https,這表示進入安全鏈接,頁面右下角會有一金色小鎖標志,雙擊可以查看站點所使用的安全信息。
加強安全意識,安裝安全軟件。查詢網站信息,如果顯示的是國內中獎信息,結果服務器IP卻在國外,那肯定是釣魚網站。如果域名沒有在國家相關部門備案,那至少說明網站不正規,需要謹慎對待。
三宗:“高檔商品”以低價作誘餌
[案例]江陰市公安部門近日破獲一起網絡銷售假名牌大案,犯罪嫌疑人在香港等地組織生產假冒世界名牌產品,如古奇、阿瑪尼等,將儲備倉庫設在江陰,在上海開設一家網店展示這些產品,并以低價吸引消費者購買。消費者通過網上購買發現上當,向公安部門舉報了這家網站。公安部門順藤摸瓜,查獲了大量假冒名牌產品,該案涉案金額5000多萬元,不少網購者上當。
[專家]警方人員表示,低價吸引網購在網絡詐騙中常見,這家網站正是如此。不法分子以“驚爆價”“超值”之類的幌子吸引網購者,再通過銷售假貨或者根本不發貨來騙取錢財。
[防范]消費者稍加判斷就能得出結論,名牌產品大多數是統一報價,不可能低價銷售,一定不要抱有幻想。
四宗:網絡游戲騙術多
[案例]無錫市公安機關去年8月一天接到本市居民報案,稱其在網上被人以“買賣游戲金幣”為由,騙取人民幣20多萬元。接報后,公安部門組織警力開展調查,并于8月25日在海南省東方市抓獲趙某等8名網絡詐騙團伙成員。經查,該團伙自2010年7月以來,在互聯網上開設假冒網站《麥購交易商城》,以低價販賣游戲金幣等方式,詐騙網民錢財。
[專家]“法易網”首席執行官王豐昌介紹,網絡游戲詐騙案件近期多發,不法分子往往先制造一個游戲網站,然后借助網上搜索引擎競價關鍵詞的方式,在游戲玩家中做廣告,再通過網站銷售游戲賬號、虛擬裝備,等到游戲者付款后,就再也找不到這人了。“法易網”多次組織律師團幫助網絡游戲愛好者維權,但還沒有成功的案例。關鍵在于不法分子多身處國外,并采取技術手段提前防范,憑借網絡上留下的蛛絲馬跡,很難找到本人。
[防范]網絡游戲愛好者在購買游戲中的虛擬產品時,要仔細甄別網站的真實性,最好是到有信譽的大網站購買。
五宗:客服電話有“貓膩”
[案例]內蒙古于女士接到一家自稱知名購物網站的“客服”來電,推銷“打折手機充值卡,并贈送名牌化妝品”。于女士恰好是該網站會員,于是答應購買,并在收貨時以現金付款。讓她意想不到的是,付款之后發現快遞送來的手機充值卡根本不能使用,化妝品也是假貨。
[專家]淘寶網公眾與客戶溝通部經理顏喬表示,很多網友習慣了在購物時和賣家交流咨詢,有的人利用這一點進行詐騙。由于互聯網上個人資料泄露嚴重,一些網購詐騙也和電話、短信等工具結合起來,注冊或盜用一家網店,把目標瞄準那些泄露了姓名、電話和地址的網友,行騙者常常在交談過程中取得買家信任,或者以賣家的身份在聊天時發送欺詐網址,用來劫持受害者的交易資金,或篡改支付金額,甚至直接套取賬戶密碼。
[防范]收到此類電話,應先查證來電號碼是否可信,同時應細心核對網址鏈接的域名。不然的話會像于女士一樣被不法分子用知名購物網站名義騙取錢財。
法律專家王豐昌介紹,美國網絡消費領域的詐騙金額一年高達幾十億美元,我國還沒有專門的統計。從應對網絡詐騙來說,我國的管理手段、技術手段和立法等還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電子商務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對網絡欺詐行為還未進行專門立法,同時,要不斷提高技術防范的能力。
央視曝光網絡詐騙:2009年網絡陷阱騙走七千萬
不論購物、娛樂還是獲取信息,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不法分子正是看中了這一點,開始在網上設陷阱行騙。網絡詐騙作為一種高發的詐騙犯罪形式逐年遞增。據統計,2009年,僅北京警方就接報網絡詐騙案件3700多起,案值少則百元,多則幾十萬元,網絡詐騙金額達7000多萬元。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對不斷翻新的網絡詐騙花招給予曝光。
騙術1:克隆淘寶網頁 群發中獎信息
四川省的何先生像往常一樣登錄淘寶網后,被告知中了38000元獎金和三星筆記本電腦一臺。
通過電話確認了獲獎信息后,何先生在對方指引下不斷地匯去現金。在匯出了近三萬塊錢后,他猛然意識到,自己受騙了。
據被警方抓獲的不法分子交代,他們首先克隆了淘寶網的網頁,捏造了中獎的虛假信息,并通過網絡通訊工具群發給用戶,一旦有人相信中獎信息,并給所謂的客戶部打去咨詢電話,他們就用手續費、抵押金、個人所得稅的名義一步步地誘騙受害者走進了他們設置好的陷阱當中。
騙術2:假“預測”黑馬股 真騙錢收會費
花點錢,預測哪只股票是“黑馬股”,幾天內賺個盆滿缽溢,這是很多股民的愿望。不少所謂的證券權威機構、證券研究中心正是利用了股民彩民的這種心理,紛紛以“推薦漲停股票”的名義,吸引消費者注冊會員,并交納一定的會員費。網絡安全專家介紹,預測網站推薦給大家的“潛力股”其實是隨機的,根本不會向他們宣稱的那樣“在幾天之內會上漲”。
“正規的證券公司通常都是只介紹自己的業務,引導股民開戶等,絕對不會向股民推薦這種黑馬股票,然后保證有多少多少利潤”。
據統計,目前僅欺詐類的釣魚網站就超過10萬家,超過六成是預測彩票,推薦股票的網站。
公安部門提示消費者當心8類網絡詐騙形式
●盜取QQ密碼進而實施的冒充親友詐騙。
●盜取電子郵箱進而實施的冒充商業伙伴詐騙。
●開辦網店利用低價誘餌實施的網上購物詐騙。
●通過網絡發送中獎信息,誘騙網民訪問虛假中獎網站,以支付個人所得稅、保證金等名義實施的虛構中獎詐騙。
●開設彩票預測網站誘騙網民匯款的彩票預測詐騙。
●開設股票投資網站,以有內幕消息為名誘騙網民匯款投資的股票預測詐騙。
●開設網址與真實網站極為相似的虛假網上銀行、虛假慈善網站或虛假網絡交易平臺,騙取網民銀行卡信息和密碼的釣魚網站詐騙。
●在各大網站、論壇大量發布虛假的招聘信息,引誘網民在網上應聘,再以收取“會員費”、“介紹費”等名義騙錢的網上招聘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