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搜索引擎成為網民第一大應用。搜索引擎使用率首次超過了網絡音樂,成為我國網民規模最龐大的應用。在互聯網信息迅速膨脹的今天,傳統門戶網站地位有所降低,而搜索作為互聯網發展的引擎,越來越顯現出其“新門戶”的特點。
此外,微博客和團購的用戶數已初具規模。截至2010年12月,我國微博客用戶規模達到6311萬,使用率為13.8%;團購用戶規模達到1875萬,在網民中占比為4.1%。
商務類應用在2010年的保持迅速發展的勢頭,得益于電商企業的規模化發展和用戶使用習慣的積累。商務類應用用戶規模高位增長,網絡購物用戶年增長48.6%,是用戶增長最快的應用。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全年增長也分別達到了45.8%和48.2%,遠遠超過其他類網絡應用。
與商務類應用普遍攀升相反,大部分娛樂類應用滲透率在下滑,網絡音樂、網絡游戲和網絡視頻的用戶滲透率分別下降4.3,2.4,0.5個百分點,用戶的規模增幅相對較小,娛樂類應用在我國網民網絡應用中地位在降低。
社交類應用也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社交網站、即時通信和博客的用戶增幅分別為33.7%,29.5%和33%。社交類應用除了在人際關系的建立、維系和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以外,2010年社會化媒體的重要性得以突顯。網民利用微博等社會化媒體進行維權的意識明顯增強,普通民眾成為新聞事件傳播和推動的主力。
2010年,搜索引擎用戶規模3.75億,用戶人數年增長9319萬人,年增長率達33.1%。搜索引擎在網民中的使用率增長了8.6個百分點,達81.9%,躍居網民各種網絡應用使用率的第一位,成為網民上網的主要入口,而互聯網門戶的地位也由傳統的新聞門戶網站轉向搜索引擎網站。
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帶來了互聯網信息生產和消費行為的快速拓展。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的集成,SNS、微博客等Web2.0應用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互聯網信息承載量的急劇增長,信息資源前所未有的豐富。但同時,海量級、碎片化的信息增加了人們獲取有效信息的時間和成本。2010年,為了提高搜索引擎中文信息檢索的智能性、精準度,國內各搜索引擎廠商運營模式更加多元,搜索引擎服務能力得到優化,服務水平大幅提高。
2010年,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企業廣告主廣告投放大幅提升。其中,更多的廣告投入從線下媒體向互聯網轉移,而互聯網廣告的精準性和營銷效果的可評估性成為企業廣告主的訴求常態。在這種市場需求下,搜索引擎的營銷價值大幅提升,市場營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互聯網已經發展成為網民獲取新聞資訊的主要媒介之一。隨著網絡技術和應用的飛速發展,新聞傳播機制的變革加快。其一,手機上網、微博客等新興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為用戶上傳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推動了互聯網用戶產生內容的快速增長,網絡新聞的來源更加豐富;其二,網民獲取新聞資訊的渠道更加多樣。其三,社交網絡憑借用戶間的交互性,在新聞資訊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提高了新聞傳播的速度、廣度和深度。隨著新聞傳播渠道的更加多元和高度融合,網絡新聞內容的生產和消費行為快速擴展,未來網絡新聞市場將更加繁榮。
1.網絡購物
截至2010年12月,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61億,使用率提升至35.1%,上浮了 7個百分點。2010年用戶年增長48.6%,增幅在各類應用中居于首位。
政策、市場等多重利好是推動網購用戶規模保持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2010年,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和規范文件,對網絡購物的扶植和促進力度明顯加大。市場層面,傳統企業加速進軍網絡零售市場,帶動了網貨市場的繁榮和服務水平升級;伴隨著團購等新型業態迅速興起,網上商品的價格優勢深入人心,也開辟了餐飲、健身等服務型商品的網銷渠道;經營了近十年的B2C企業也在2010年迎來了首輪上市,電商企業的服務能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網購的優勢得到進一步凸顯,有力地推動了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的高速增長。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21 2009.12-2010.12網絡購物用戶數及使用率
2.團購
2010年是中國團購元年。截至2010年12月,我國團購用戶數已達到1875萬人。目前團購活動正更多地向二三線城市擴展,預計2011年團購用戶仍將增長迅速。
團購是2010年與微博并行的互聯網發展新亮點,團購發展如此火爆的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各大主流網站的紛紛加入。2010年團購網站發展最初只有較少一些人士運營獨立的團購網站,如滿座網、美團網等。隨后,我國最大的購物網站淘寶網推出聚劃算;門戶網站新浪、搜狐、騰訊均已開通團購服務;之后社區類網站人人網開通糯米網。截止到2010年底,幾乎所有中國互聯網巨頭都已涉足團購行業。團購網站作為互聯網業界盈利與增強用戶黏性的有效工具,迅速普及,推動了團購行業的發展。
二是與團購的特點密不可分。團購存在一些鮮明特點: 一是典型的“輕”公司,不需要考慮倉儲物流等硬性投入,只要有網站和人,既可以做起團購;二是這種商業模式回籠資金非常迅速,只要團購成功,即可獲得收益。團購的這些特點使得團購的進入門檻較低。三是除了網絡購物網站推出的團購外,其他團購網站推出的種類主要是美容、餐飲、娛樂等,填補了傳統網絡購物中服務性消費較少的空白。
3.網上支付
2010年是網上支付的快速發展期。截至2010年12月,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到1.37億人,使用率為30%。這一規模比2009年底增加了4313萬,年增長率高達45.9%。網上支付用戶規模三年之間增長了3倍,比2007年底增加了1.04億用戶。
2010年可以看作是網上支付的轉折年。國家相關監管政策和實施細則的出臺,宣告網上支付自由生長狀態的結束。2010年網上支付發展較為快速的原因在于:
一是網絡購物依然是網民接受網上支付的重要渠道,網絡購物市場的火爆拉動網上支付快速發展。二是2010年網上支付的行業拓展是發展亮點。除了傳統網絡購物外,航空、保險、基金等行業都開始積極布局網上支付。這些行業資金流轉量更大,是網上支付的進一步拓展加深發展。三是手機支付作為網上支付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網上支付快速發展。各主流網上支付服務提供商、銀行及運營商都在加大對手機支付的投入,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手機預付卡實名制及3G用戶的快速增長都推動了手機支付快速發展。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22 2009.12-2010.12網上支付用戶數及使用率
4.旅行預訂
截至2010年12月,我國在旅行預訂用戶規模為3613萬人,在網民中的滲透率為7.9%。用戶數比2009年底增長了589萬,年增長率為19.5%。
在大力推進城市化、加快信息化發展的中國,在線旅行預訂產業發展潛力較大。2010年在線旅行預訂行業開始分化,旅游產品網站直營力度加大、第三方代理服務提供商提供更加細致的信息整合服務,垂直旅游搜索引擎服務產品滲透率加大等等,這些細分服務滿足了網民更多需求,旅行預訂市場繼續增長。
但是,2010年旅行預訂行業發展速度僅為19.5%,顯著低于網絡購物等其他應用發展。其原因在于:中國目前的互聯網普及率還不高,網民中的旅行預訂認知率還不高,在線旅行預訂市場還處于市場培育階段。2010年美國網民中在線旅行預訂滲透率已高達66%,遠高于中國7.9%的同期滲透水平。

圖 23 2009.12-2010.12旅行預訂用戶數及使用率
1. 即時通信
截至2010年12月,我國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到3.53億人,比2009年增長8025萬,增幅達29.5%。即時通信使用率從2007年開始下滑,但在今年有所回升,達到77.1%,比2009年增長6.2個百分點。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手機網民規模繼續擴大,手機即時通信的使用率獲得較大提升,繼續位列手機互聯網應用的首位,從而拉動了即時通信用戶規模的增長。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應用的進一步普及,基于應用的垂直類即時通訊工具發展加速,垂直類即時通信工具用戶規模的增長成為推動整體即時通信用戶增長的又一動力。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24 2009.12-2010.12即時通信用戶數及使用率
2. 博客
截至2010年12月,博客在網民中的使用率提升了6.7個百分點,達到64.4%,用戶規模達2.95億人,年增用戶7310萬人,年增長率33%。
博客的快速增長與即時通信、SNS、微博客等國內社交網絡應用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第一,即時通信的空間日志功能、SNS的博客功能帶動了博客應用的增長。同時,即時通訊和SNS的用戶關系基礎,使博客正在升級成為朋友之間加深了解,進行深度交流的重要媒介;第二,微博客對博客寫作行為具有一定激勵作用。微博客在傳播方面的優勢,豐富了博客作者觀點的傳播渠道,帶來了個人博客閱覽量的增長,更加滿足了博客寫作者希望獲得關注和認同的需求。
但同時,伴隨博客影響力的快速提升,博客應用的發展也面臨許多挑戰。根據用戶反饋,博客文章評論中的“垃圾廣告”是博客用戶遇到的普遍問題;其次,博客版權保護不利,博客文章被轉載但未標明作者和出處等現象影響了博主的積極性,是博客未來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25 2009.12-2010.12博客用戶數及使用率
3.微博客
2010年,國內微博客用戶規模約6311萬人,在網民中的使用率為13.8%。手機網民中手機微博客的使用率達15.5%,手機微博客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手機端信息生產和消費行為快速拓展。
2010年是微博客快速興起的一年。微博客憑借平臺的開放性、終端擴展性、內容簡潔性和低門檻等特性,在網民中快速滲透,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化媒體。具體體現在:其一,微博客成為網民獲取新聞時事、人際交往、自我表達、社會分享以及社會參與的重要媒介;其二,微博客成為社會公共輿論、企業品牌和產品推廣、傳統媒體傳播的重要平臺。
微博客作為快速發展的新興網絡應用,對互聯網產業將產生深遠影響。第一,微博客正在發展成為重要的新聞源,使新聞媒體的傳播形態發生變化;第二,微博客與即時通信、博客、社交網站用戶的高度重合,將對其他社交網絡應用市場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將加快社交網絡的平臺化發展;第三,微博客信息的即時性、碎片化等特征,將加快實時搜索等網絡服務的技術開發和應用。
4.社交網站
社交網站的用戶規模和滲透率均比去年有較大提升。截止2010年12月,中國網絡交友2.35億,較去年年底增長5918萬人,網民使用率為51.4%,比2009年增加5.6個百分點。
雖然社交網站用戶規模增長迅速,但依然面臨一些問題。首先是如何開發黏住用戶的服務,在經歷了“全民偷菜”的階段后,開發新的社交服務用以提高用戶粘性難度越來越大,而這也促使更多的社交網站開放平臺進行補充;另一方面,廣告依然是社交網站盈利的主要來源,但社交網站的朋友關系、實名制等潛在價值還沒有充分發揮,將商務活動、生活服務等現實活動引入到社交網站,可以進一步挖掘社交網站潛在價值。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26 2009.12-2010.12社交網站用戶數及使用率
1. 網絡游戲
截止2010年12月,中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為3.04億,較2009年底增長3956萬,增長率為15%。與此同時,網民使用率也出現了下降,從2009年底的68.9%降至66.5%,中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增長已經進入平臺期。
從網絡游戲行業的發展趨勢看,在用戶增長減緩的情況下,產品的細分需求進一步提升,游戲年齡偏長以及豐富的產品促使用戶選擇更為理智,提升產品的對于不同用戶的針對性已經成為產品競爭的關鍵。另一方面,在新游戲用戶越來越少的形勢下,未來更多的是游戲類型間的用戶轉換,例如從小型休閑游戲用戶向大型游戲用戶的轉換,網頁游戲與大型網絡游戲間的相互滲透等等,而這種趨勢也加大了游戲運營商平臺的建立。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27 2009.12-2010.12網絡游戲用戶數及使用率
2.網絡文學
截至2010年12月,網絡文學使用率為42.6%,用戶規模達1.95億,較2009年底增長19.9%,是互聯網娛樂類應用中,用戶滲透率唯一增長的應用。
互聯網的迅速普及降低了文學寫作和發表的門檻,讓大眾獲得了更多參與文學創作和閱讀的機會,從而帶動了網絡文學的繁榮。更多傳統文學作家借助互聯網發表和傳播作品;傳統文學獎項把網絡文學納入評選;線下出版社與文學網站積極合作出版書籍;網絡文學改編的電影電視劇熱播。網絡文學在創作主體、流通渠道、用戶參與等方面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并有力推動了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的增長。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28 2009.12-2010.12網絡文學用戶數及使用率
3. 網絡視頻
截至2010年12月,國內網絡視頻用戶規模2.84億人,在網民中的滲透率約為62.1%。與2009年12月底相比,網絡視頻用戶人數年增長4354萬人,年增長率18.1%。
隨著國內網絡視頻服務水平的提高,網絡視頻已經發展成為人們獲取電影、電視、視頻等數字內容的重要媒體。同時,從傳統視頻到高清視頻、從草根內容扎堆到精英內容云集、從風險投資熱捧到視頻網站紛紛上市,網絡視頻的用戶基礎、技術水平、內容服務、行業發展都有了顯著提高,在互聯網行業中的地位不斷凸顯。
與網絡視頻的媒體影響力和行業地位相比,網絡視頻的商業價值仍有待于挖掘。從網絡視頻營銷來看,雖然國內網絡視頻廣告營收快速增長,但網絡視頻廣告單價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網絡視頻的盈利模式來看,高額的版權交易和帶寬成本給國內網絡視頻廠商運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根據國內網絡視頻用戶的市場需求,探索新的運營模式成為國內視頻產業走向成熟的關鍵。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29 2009.12-2010.12網絡視頻用戶數及使用率
相比較2010年年中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手機網民在各項應用的滲透率上均有所提升,呈現出應用水平不斷提升的趨勢。各項應用滲透率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手機網民新增速度有所減緩,對于總體手機網民應用普及率的稀釋作用較小;另一方面是智能手機普及率不斷提高,帶動手機網民更加積極地使用各項手機上網應用。
2010年末數據顯示,網民手機上網應用中,手機即時通信仍然是滲透率最高的應用,滲透率達到67.7%。這有多方面的成因:首先,即時通信工具龐大的用戶規模以及極高的用戶粘性保證了手機即時聊天的需求存在;此外,手機天然就是一個以通信為核心的終端,還具有隨身性等特點,十分契合即時通信軟件的需求;最后,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使得即時通信工具的使用更加便捷,此外還有很多手機將即時通訊工具預裝,這些都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綜合以上一些因素,手機即時通信工具將繼續保持很高的滲透率,未來很有可能逐漸替代現有的手機短信功能。
其次,手機網絡新聞在網民手機上網應用使用率中排名第二,達到59.9%。這個和網民總體中的應用普及率排名很接近,網民總體中網絡新聞普及率僅僅比網絡音樂略低2個百分點,位居第三。可見,信息獲取需求在手機上網應用中還是十分顯著。
手機上網應用滲透率中排名第三的是手機搜索。對比網民總體中互聯網應用滲透率情況,搜索引擎在總體上網應用中排名已經躍升至第一位。手機相比電腦,瀏覽器訪問方式[1]的服務操作性和展示性都較差,隨著智能終端的不斷普及,未來客戶端模式[2]將超過瀏覽器訪問方式成為手機上網應用的主流。而搜索引擎服務是緊密依賴于瀏覽器訪問方式的,因而在手機上的滲透率相比電腦上要低。但是,也需要看到,客戶端只能是常用服務的使用方式,對于獲取新服務還是要依賴于瀏覽器訪問,因此瀏覽器訪問方式也不會消亡。而由于手機操作性、展示性差的原因,搜索、導航類的統一入口服務在網頁服務中仍將是領軍者,但需要更加智能化、具備預測性、簡化用戶操作。
網絡音樂和網絡文學是手機上最為典型的娛樂類上網應用,普及程度也很高,在滲透率上分列4、5位。網絡音樂在總體網民上網應用滲透率中排到了第二,但受手機上網資費、網速等影響,手機上網中網絡音樂滲透率相比總體網民上網應用中滲透率略低。同樣是受到手機上網資費和上網速度的影響,手機網絡游戲、手機網絡視頻的滲透率還是偏低。
手機社交網站的滲透率在2010年增長較快,達到了36.6%,展現出較好的成長勢頭。互聯網的社交化趨勢已經變得不可阻擋,目前已經在傳統互聯網中占據重要的位置。但手機互聯網一直是在模仿、借鑒傳統互聯網,因此整體發展慢于傳統互聯網。未來,手機上的社交化應用將迎來更大的發展。
雖然手機微博滲透率還較低,但相比2010年年中的6.1%增加了9.4個百分點,增長勢頭十分迅猛。
移動電子商務類應用在手機上網中的滲透率還是偏低,移動電子商務的時代還沒有來臨。
總體來看,低流量的業務仍然是手機上網應用的主流。雖然中國已經在2009年走入了3G時代,但從業務應用層面,還沒有展現出3G高流量、高帶寬服務的快速發展。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30 手機網民網絡應用
u 個人應用指數指標
在構成互聯網的幾個要素中,資源是基礎,應用是核心,效益是結果。而個人應用又是互聯網應用的最重要板塊,同時CNNIC在互聯網研究上的積累也是從對個人應用的研究開始的, CNNIC擬從行為和體驗兩個維度評估個人互聯網應用水平,在本次報告中,行為評估是核心,應用體驗將作為校驗性分析,豐富和完善行為評估成果。
CNNIC將網民對互聯網的應用分為四類:信息獲取類、休閑娛樂類、消費類、互動參與類,對應形成四類指數:網絡信息指數、網絡娛樂指數、互動參與指數、網絡消費指數。
轉播到騰訊微博

信息獲取指數用來評估互聯網作為信息渠道,在網民中的普及情況和變化趨勢。本報告中采用搜索引擎、網絡新聞兩個應用衡量;
網絡娛樂指數用來評估作為娛樂平臺的互聯網,在網民中的應用情況和變化趨勢。本報告選取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網絡游戲三個應用來衡量;
互動參與指數用來評估互聯網作為社交平臺,在人們交往溝通、社會參與中的應用情況和變化趨勢。本報告選擇電子郵件、即時通信、更新博客、網上發帖四個指標評估網民的互動參與指數;
網絡消費指數用來評估互聯網作為購物和消費的平臺,在網民中的滲透情況和變化走勢。本報告選用在線購物、網絡支付、在線旅行和酒店預訂作為網絡消費的典型指標。
表 14 各級指標設置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 |
個人互聯網應用指數 |
信息獲取指數 |
網絡新聞 |
搜索引擎 |
網絡娛樂指數 |
網絡音樂 |
網絡游戲 |
網絡視頻 |
互動參與指數 |
即時通信 |
電子郵件 |
更新博客 |
網上發帖/回帖 |
網絡消費指數 |
網絡購物 |
網絡支付 |
旅行預訂 |
u 個人應用指數權重
該指數根據CNNIC每年兩次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中關于網絡應用的使用情況為基礎,進行加權計算而成。
指數權重計算:構成二級指標的具體應用,以等權的方式形成二級指標;二級指標采取專家賦權的方式形成一級指標。本次指標權重的形成,共有來自政府代表、業界代表、互聯網技術專家、統計學專家等14位專家參與打分,計算結果如下:
表 15 指標權重分配
|
互動參與指數 |
信息獲取指數 |
網絡娛樂指數 |
網絡消費指數 |
權重 |
0.2337 |
0.3155 |
0.2151 |
0.2357 |
個人互聯網應用指數=0.2337×互動參與指數+0.3155×信息獲取指數+0.2151×網絡娛樂指數+0.2357×網絡消費指數
u 個人互聯網應用指數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31 2007-2010網民互聯網應用指數變化趨勢
從個人互聯網應用指數變化上看,中國網民的互聯網應用水平平穩上升,從2007年的51.1增加到2010年的57.6。細分二級指數的反映了我國個人互聯網應用的結構變化,由初級的信息獲取、娛樂階段向商務交易、互動參與轉變。從2007年到2010年,網絡消費指數上升幅度最大,從9.9提升到24.3;互動參與指數也從47.5提升到50.8,而網絡娛樂指數在2009年以后開始下滑。
表 16 2007-2009個人互聯網應用指數對比
指標級別 |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一級指標 |
個人互聯網應用指數 |
51.1 |
53.2 |
56.1 |
57.6 |
二級指標 |
信息獲取指數 |
73.0 |
73.3 |
76.7 |
79.6 |
網絡娛樂指數 |
68.1 |
71.4 |
71.7 |
69.3 |
互動參與指數 |
47.5 |
47.0 |
49.0 |
50.8 |
網絡消費指數 |
9.9 |
16.0 |
20.2 |
24.3 |
2010年,我國的個人互聯網應用指數達到57.6,從三級指標的具體應用比例可以看出,網絡娛樂指數雖然下滑,但網絡音樂、網絡游戲和網絡視頻使用率仍處于高位。互動參與指數的得分也主要是由較為傳統的通訊類應用(即時通信、電子郵件)的較大貢獻抬升所致,而作為分享和參與類應用的典型代表(更新博客、發帖/回帖)的使用率仍然偏低。網絡消費指數的增長主要是基于網絡購物和網絡支付的快速增長。
表 17 2010年個人互聯網應用指數計算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 |
使用率 |
個人互聯網應用指數
(57.6) |
信息獲取指數(79.6) |
網絡新聞 |
77.2% |
搜索引擎 |
82.0% |
網絡娛樂指數(69.3) |
網絡音樂 |
79.2% |
網絡游戲 |
66.5% |
網絡視頻 |
62.1% |
互動參與指數(50.8) |
即時通信 |
77.1% |
電子郵件 |
54.6% |
更新博客 |
39.9% |
網上發帖/回帖 |
31.7% |
網絡消費指數(24.3) |
網絡購物 |
35.1% |
網絡支付 |
30.0% |
旅行預訂 |
7.9% |
[1] 瀏覽器訪問,指通過瀏覽器直接訪問web、wap網站的方式
[2] 客戶端模式,指通過特定的客戶端軟件獲得相應的網絡服務,例如QQ、新浪微薄客戶端等
[3] 2007年的網絡消費指數中,旅行預訂使用的是2007年中的調查數據,其他數據使用的為年底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