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民規模
(一)總體網民規模
2010年,我國網民規模繼續穩步增長,網民總數達到4.57億,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4.3%,較2009年底提高5.4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7330萬,年增幅19.1%。截至2010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占全球網民總數的23.2%,亞洲網民總數的55.4%。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1中國網民規模與普及率
宏觀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網絡基礎建設務實推進,移動互聯網加快發展,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更加完善,農村信息化使用深度增強等,共同推動了2010年我國網民規模和普及率的穩步提升。
一、國家擴內需的政策力度持續加大,推動了信息產品需求的釋放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加快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步伐,國家出臺了一攬子擴大內需的政策,內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同時,政府加大了國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我國居民收入繼續實現較快增長。伴隨著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和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效力的逐步釋放,各階層人群對信息產品的消費需求也進一步釋放,推動了信息產品消費量的穩步提升,使接觸互聯網的人群進一步擴大。
二、信息設施資源建設穩步推進,互聯網發展的基礎更為堅實
2010年,我國基礎網絡資源和國際帶寬服務基礎資源不斷增長,城鄉寬帶接入網絡的覆蓋率進一步提高,促進了網民數量的快速增長。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10年1-11月,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凈增2091.1萬戶,達到12488.9萬戶。全國電信業務總量累計完成2815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6%。此外,2010年三網融合和云計算分別啟動試點,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下一代互聯網產業化進程加快,帶動了互聯網基礎層面的轉型升級。
三、移動互聯網向縱深發展,社會化媒體滲透用戶生活
2010年,我國移動互聯網呈現加深發展態勢,智能手機價格和通信成本繼續降低,3G應用的用戶體驗逐步提升,開啟了更多用戶的移動網絡生活。同時,隨著社會化媒體的發展,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替代更為明顯,而基于無線通信技術,通過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展現信息資訊內容的“第五媒體”,進一步促進了媒體的融合化和信息分享行為,推動了網絡在人們生活中的深層次滲透。
“十一五”期間,我國網民規模躍居全球第一,寬帶普及率接近100%,手機網民規模迅速發展,企業互聯網應用更加深入,互聯網建設引領我國信息化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革。但是,我國互聯網發展同時還存在地區差距較大、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寬帶速率相對滯后、網絡安全誠信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制約著互聯網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當前,隨著網民規模的持續增長,我國互聯網急需提升發展質量,實現從“擴量”向“提質”轉變。
(二)寬帶網民規模
2010年,我國寬帶基礎服務覆蓋率繼續擴大,帶動了寬帶用戶規模的增長。寬帶網民[2]規模達到4.5億,年增長30%,有線(固網)用戶中的寬帶普及率達到98.3%。同時,只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規模為4299萬,占整體網民的9.4%。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2中國寬帶網民規模
(三)手機網民規模
2010年,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繼續擴大,截至2010年12月,手機網民達3.03億,較2009年底增加了6930萬人。手機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從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2010年,手機網民較傳統互聯網網民增幅更大,成為拉動中國總體網民規模攀升的主要動力,移動互聯網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但是,對比2009年的手機網民發展速度,可以看出目前中國手機網民增長趨緩。新增手機網民的來源主要是兩塊,一個是存量手機用戶,一個是新增手機用戶,而2010年這兩塊都沒有為手機網民新增提供很好的支撐,進而導致手機網民增速減緩:
一、存量手機用戶中潛在手機網民不足。存量手機用戶在2009年的手機網民爆發之后潛在手機網民大幅縮減,不足以支撐2010年手機網民的高速增長。2009年是3G元年,雖然在3G用戶發展方面并沒有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運營商的大力推廣,“手機上網”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受這一刺激,2009年全年手機網民凈增超過1億戶。這一次用戶激增,將存量手機用戶中的很多潛在手機網民都發展為了實際手機網民,導致存量手機用戶中潛在手機網民大幅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又沒有新的更大的刺激因素,因此手機網民增長減緩。
二、手機用戶新增乏力。2010年實際手機用戶新增量也出現了下滑,無法支撐手機網民快速增長。2010年初手機用戶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規模,達到7.5億戶,也開始顯現出增長疲態。盡管2010年手機用戶也保持了超過1億的凈增,同時3G用戶出現了高速增長。但是,這些新增中,尤其是3G用戶新增中,更多是用戶轉網換號的結果。某些運營商在統計中將3G上網卡用戶、3G固話用戶也計入3G用戶,也造成了手機用戶凈增數據比實際手機用戶偏高。總結來看,剔除一人多號、換號后舊卡未及時作廢、統計口徑誤差等因素,我們認為實際手機用戶在2010年也出現了新增乏力的情況,進而影響了手機網民增長的勢頭。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3手機上網網民規模
(四)分省網民規模
2010年,我國網民規模超千萬的省(市)數量進一步增加,達到19個,較2009年增加3個。從互聯網普及率上看,各地區的互聯網發展差異依舊明顯。
第一梯隊:互聯網發展水平較好,普及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和部分內陸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天津、福建、遼寧、江蘇、新疆、山西、山東、海南、重慶、陜西十四個省或直轄市,較2009年增加4個。其中,北京互聯網普及率高達69.4%,上海和廣東分別為64.5%和55.3%。
第二梯隊:互聯網普及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包括青海、湖北、吉林、河北、內蒙古、黑龍江六個省和直轄市,較2009年減少2個。
第三梯隊:互聯網發展水平較為滯后,網絡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集中在西南部各省和中部地區,包括寧夏、西藏、湖南、河南、廣西、甘肅、四川、安徽、云南、江西、貴州十一個省或直轄市,較2009年減少2個。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4 2010年中國各省互聯網發展狀況
從發展速度上看,中西部地區網民規模增速較快,其中西藏、貴州、陜西、安徽網民數量年增幅最大,分別為52.7%,31.1%,30.2%和30.2%。由于京廣滬的網民規模相對龐大,網民增長速度較低。
表 2 2010年分省網民規模及增速
|
省份 |
網民數(萬人) |
普及率 |
增長率 |
普及率排名 |
網民增速排名 |
|
北京 |
1218 |
69.4% |
10.5% |
1 |
29 |
|
上海 |
1239 |
64.5% |
5.8% |
2 |
31 |
|
廣東 |
5324 |
55.3% |
9.5% |
3 |
30 |
|
浙江 |
2786 |
53.8% |
13.6% |
4 |
27 |
|
天津 |
648 |
52.7% |
14.8% |
5 |
26 |
|
福建 |
1848 |
50.9% |
13.4% |
6 |
28 |
|
遼寧 |
1916 |
44.4% |
20.1% |
7 |
21 |
|
江蘇 |
3306 |
42.8% |
19.6% |
8 |
22 |
|
新疆 |
819 |
37.9% |
29.1% |
9 |
7 |
|
山西 |
1250 |
36.5% |
17.5% |
10 |
25 |
|
山東 |
3332 |
35.2% |
20.3% |
11 |
19 |
|
海南 |
303 |
35.1% |
24.3% |
12 |
8 |
|
重慶 |
990 |
34.6% |
23.3% |
13 |
12 |
|
陜西 |
1295 |
34.3% |
30.2% |
14 |
3 |
|
青海 |
188 |
33.6% |
21.8% |
15 |
15 |
|
湖北 |
1902 |
33.3% |
29.5% |
16 |
6 |
|
吉林 |
882 |
32.2% |
21.5% |
17 |
16 |
|
河北 |
2197 |
31.2% |
19.3% |
18 |
23 |
|
內蒙古 |
747 |
30.8% |
29.9% |
19 |
5 |
|
黑龍江 |
1127 |
29.5% |
23.6% |
20 |
11 |
|
寧夏 |
175 |
28.0% |
24.3% |
21 |
9 |
|
西藏 |
81 |
27.9% |
52.7% |
22 |
1 |
|
湖南 |
1747 |
27.3% |
24.3% |
23 |
10 |
|
河南 |
2417 |
25.5% |
20.4% |
24 |
18 |
|
廣西 |
1226 |
25.2% |
19.0% |
25 |
24 |
|
甘肅 |
655 |
24.8% |
22.4% |
26 |
13 |
|
四川 |
1998 |
24.4% |
22.2% |
27 |
14 |
|
安徽 |
1392 |
22.7% |
30.2% |
28 |
4 |
|
云南 |
1021 |
22.3% |
20.9% |
29 |
17 |
|
江西 |
950 |
21.4% |
20.2% |
30 |
20 |
|
貴州 |
751 |
19.8% |
31.1% |
31 |
2 |
(一)上網設備
2010年,網民的上網工具更加多元,各類上網設備使用率普遍上升。使用臺式電腦上網的網民有78.4%,仍然居于首位。使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上網的網民分別為66.2%和45.7%。與2009年相比,筆記本電腦上網使用率上升最快,增加了15個百分點;手機和臺式電腦上網使用率分別增加5.4和5個百分點。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5 網民上網設備
(二)上網地點
網民在家上網的比例仍顯著高于其他地點,有89.2%的網民在家上網。在網吧、單位和學校上網的網民分別占35.7%、33.7%和23.2%,還有16.1%的網民在公共場所上網。
與2009年相比,網民在家上網的比例提高了6個百分點,在單位和在公共場所上網的用戶比例分別提升了3.5和0.4個百分點。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6 網民上網場所
(三)上網時間
2010年,我國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為18.3個小時,日平均上網時長2.6個小時。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7 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
(一)性別結構
男性網民所占比重進一步提升。2010年,我國網民男女性別比例為55.8:44.2,男性群體占比高出女性近11.6個百分點。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8 2009.12-2010.12網民性別結構
(二)年齡結構
網民年齡結構更加優化。2010年,30歲以上各年齡段網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體從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目前的41.8%。10-19歲年齡段的網民所占比例下降較多,與該年齡段實際人口數下降有關。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9 2009.12-2010.12網民年齡結構
(三)學歷結構
2010年,我國網民中初中學歷人群增加明顯,占比從26.8%提升到32.8%,增加6個百分點。高中學歷的網民占比首次下降,從40.2%下降到35.7%,降低了 4.5個百分點。大專和本科及以上學歷網民均保持相對下浮的態勢。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10 2009.12-2010.12網民學歷結構
(四)職業結構
2010年,學生、企業一般職員、個體戶/自由職業者三大群體在網民中占比進一步增大,分別占整體網民的30.6%,16.2%和14.9%。同時,農林牧漁勞動者占比上升較快,從2.8%上升至6%,無業\下崗\失業人員占比從9.8%下降至4.9%。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11 2009.12-2010.12網民職業結構
(五)收入結構
互聯網進一步向低收入者覆蓋。與2009年相比,個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網民占比從18%上升到19.4%,月收入在501-2000的網民群體占比也從41.7%上升至42.8%。無業\下崗\失業網民占比降低,因此無收入群體網民也從10%降低至4.6%。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12 2009.12-2010.12網民個人月收入結構
(六)城鄉結構
隨著信息化建設加快,農村互聯網接入條件不斷改善,農村網絡硬件設備更加完備,推動了農村地區網民規模的持續增長。2010年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1.25億,占整體網民的27.3%,同比增長16.9%。
農戶自發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明顯增強。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我國農村信息服務普及有了顯著的提升,“沙集模式”成為農村自發應用信息化手段的典型代表。農戶通過自發使用市場化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直接對接需求市場,帶動農村地區制造及其他配套產業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也帶動了周邊地區信息化使用深度的提高。然而隨著農村人口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人口的絕對規模下降,使農村網民的增長勢頭相對平緩,低于城市網民的增長速度。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圖 13 2009.12-2010.12網民城鄉結構
[1] 數據來源: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
[2] 寬帶網民指過去半年使用過寬帶服務接入互聯網的網民,與工信部“寬帶接入用戶數”統計口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