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英國作家狄更斯在小說《雙城記》當中寫下的這句話,仿佛就是互聯網經濟永恒的一個寫照,不論是最初誕生時爆發的狂熱,還是泡沫破滅時引發的動蕩,互聯網的發展一直都伴隨著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對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來說,過去的這一年里,挑戰和機遇同時在成倍地放大,金融危機的影響并沒有完全地散盡,互聯網企業的風險在加劇,而中國網民的數量已經達到3.84億,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互聯網行業,正在發生哪些值得關注的變化呢?經歷了危機洗禮之后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如何把握機遇,引領經濟發展的潮流?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陳偉鴻和特邀評論員騰訊副總裁郭凱天、著名財經評論員張鴻共同評論。
張鴻:“億”時代意味著商機無限
所謂同時在線,就是在同一個時點上,某一個時點上,在一個產品上,網民的數額超過了一個億。對于用戶來說,就是我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可以替代現實當中的生活,滿足我很多需求。對于這個企業來說,意味著有一個龐大的用戶群產生的商業基礎,有這么多人,那企業設計很多個商業模式相對來說要方便得多,所以這就意味著商機。
互聯網整個的發展,其實是網民數量增加的一個背景。如果沒有大發展,網民的增速也不會這么大。近兩年有一個特殊情況,在經濟處于危機的時候,有一個“口紅效應”,現在經濟的逆周期還表現在互聯網效應,就是互聯網在金融經濟不太景氣的時候,發展得就會很好。09年和08年互聯網的發展就很好,因為個人的成本要降低,比如消費者不一定出行了,在網上購物,對中小企業來講他要考慮成本,現在在網上能減少它的很多成本,所以電子商務發展得很快。現在互聯網一個重要的機會是什么?就是它越來越變成一個工具,當它一點一點變成工具的時候,那么網民數,包括企業上網的數量都會增加,所以這個機會我覺得是契合的。
郭凱天:“億”時代有更多商業應用
同時在線過億的數字,實際上在它背后還隱含更多的數字。每天同一個點,有一億人在同時使用騰訊的即時通訊的產品,實際上每天累計使用騰訊這個產品的用戶應該是接近4個億,而且這還不是一個峰值。
另外,雖然中國網民的數字是3.84億,已經是全球第一,但是根據業內的預測,中國目前網絡使用的滲透率,也就是互聯網用戶占總人口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十八點幾,這也就剛剛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發達國家的互聯網的滲透率在百分之七十多。那么,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后面還應該恢復有更高的增長,預測到7億的時候速度會相對放緩,所以這也是推動網民數量和同時在線數量拉高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第三個原因就是,網絡技術,不斷創新技術的應用,原來中國互聯網全部是學美國、韓國,在近幾年,會有更多中國獨創的一些應用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