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播到騰訊微博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
轉播到騰訊微博 
□住建部副部長郭允沖CFP圖片
轉播到騰訊微博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
轉播到騰訊微博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
轉播到騰訊微博 
□國土部副部長王世元CFP圖片
轉播到騰訊微博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
(本版除署名外,均據新華社圖片)
□據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8日在接受新華網在線訪談時表示,近期將首先在高鐵全面實行車票實名制。此外,今年內鐵路將全面實施網絡訂票。
王勇平說,今年春運,鐵道部在6個鐵路局部分車站試行了車票實名制。從試行的情況看,總體效果良好,較好地遏制了倒票行為,有利于列車的安全管理。“我們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成熟和深化。我們進一步總結試點經驗,將在更大范圍內推廣車票實名制。”
他說:“網絡訂票具有方便、快捷、支付電子化等優勢,既可方便旅客,也可減輕車站壓力。總之,只要是符合廣大旅客的利益而我們又有條件辦的,鐵路部門都會去認真實施,切實辦好。”
在回答網友提出的“高鐵發展是不是規模越大越好,速度越高越好”的問題時,王勇平說,這個問題不能絕對化。在高鐵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一定的建設規模和速度,但決不能片面追求規模和速度,不能盲目追求規模大、速度快。“前提是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在安全技術條件可行的前提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各地實際、市場需求相適應。無論是規模,還是速度,都要立足于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嚴把工程質量關;都要立足于安全,立足于協調,立足于可持續發展。”他說。
他表示,按照這一原則,規劃設計具體的項目,該快建的要快建,該調整的要調整,該完善的要完善,使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市場需求相適應,與國家“十二五”總體規劃相一致。
人社部
加快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招工難有向中西部蔓延趨勢,但全國已有所緩解
□據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8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舉行主題為“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記者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回應了熱點問題。
尹蔚民說,從今年城鎮的就業情況來看,大概需要安排的城鎮勞動力有2400萬人左右。
尹蔚民表示,“招工難”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和服務業,但有向中西部地區蔓延的趨勢。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
第一,我國經濟回升向好,企業用工量增加;第二,隨著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用工需求在增加,吸引了相當多的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第三,隨著這幾年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數確實在逐漸減少;第四,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預期在不斷提高。“從目前情況看,‘招工難’問題已經得到了緩解。”
在回答關于最低工資標準問題時,他表示,將根據經濟發展、物價上漲、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等情況,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尹蔚民還表示,將加快建立正常的職工工資增長機制。“這里面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集體協商制度,通過集體協商確定職工工資水平和增長幅度。作為主管部門,我們將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國土部、住建部
政協委員面對面提問兩部委負責人
“房地產癥結在哪里? ”
□據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7日下午,九三學社小組討論的現場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與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郭允沖。于是,這一場小組討論成為圍繞住房、土地等問題進行的“提問大會”。“房地產的問題癥結在哪里?究竟怎么解決?”坐在兩位副部長對面的趙海英委員首先拋出了問題。
趙海英委員話音剛落,坐在她不遠處的張化本委員拿出了今年的預算報告開始提問:“地方土地出讓收入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投入是不是太少了?”
圍繞房地產調控、保障房建設、住房質量安全、地質災害防控等熱點,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委員們向兩位副部長連續拋出了將近20個“重量級”的問題。原計劃只安排3位委員提問的分組討論,先后有15位委員發問。
面對這些分量十足的問題,郭允沖作了解釋。在保障性住房資金補貼問題上,他表示,住建部一定盡可能多地為各地爭取保障房建設補貼資金。“我將從五個方面來回答大家的提問。”王世元則圍繞地質災害防控、農民為何“被上樓”、征地補償標準如何制定如何完善等5位委員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
原本計劃于下午5點結束的分組討論,到近6點才結束。
民政部
“陳光標高調行善也是好樣的”
民政部長肯定 正起草政策推動慈善捐贈透明
□據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在8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無論是像陳光標這樣的“高調行善”,還是默默無聞的“低調行善”,都對我國慈善事業發展有利。
推動慈善捐贈透明化
“陳光標先生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同時又是一個奉獻愛心的人士,他在近些年慈善事業上的表現和貢獻,社會公眾已經有所了解,我認為他的慈善行為是好的,是具有倡導性和帶動作用的。”李立國說:“行善的理念和方式既有共同點,又有個性化,可以從個人的實際出發,在慈善事業的貢獻中來體現。”
李立國表示,在慈善行為中,對救助對象的尊嚴也應予以妥當考慮。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在此間也表示,現代慈善在中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慈善組織透明度不高、相關法律法規亟待完善等問題。目前,一些省市已相繼出臺慈善條例,民政部也正在起草關于慈善捐贈透明的相關政策,以期進一步規范慈善組織和慈善行為。
推動救助管理立法
竇玉沛說,對社會關注的流浪兒童救助問題,民政部正在抓緊調查研究,并與相關部門協商解決辦法。“流浪兒童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社會現象,這里面主要是家庭貧困的原因,也有父母離婚、父母被判刑等因素,還有一些不法分子拐賣、脅迫、利用孩子乞討或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竇玉沛說,這個問題涉及多個部門,也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解決。
此外,竇玉沛表示,救助流浪兒童還需要完善相關法規,推動救助管理立法工作。
民政部:患病流浪兒先救治后救助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昨天表示,救助流浪兒童需要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
●加大源頭治理 依靠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力量,從源頭上做好工作,特別是要加強社會保障、社會救助,保障困難家庭的基本生活。對問題家庭,特別是對不履行監護責任的父母,要做好工作,依法保證兒童的權益。
●分類施策 對于利用、脅迫、拐賣甚至殘害兒童從事流浪乞討或者違法犯罪活動的,民政部門將配合公安等部門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對于因為生活無著流浪乞討的,民政部門要加大救助力度。目前,民政部門已經在公共場所設立引導牌,方便流浪人員求助。對于一些患病的孩子,民政部門本著“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則采取措施。對一些具有輕微違法行為的兒童,要加大心理疏導、行為矯正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
●要完善救助設施 “十一五”期間,國家建設了310多所流浪兒童救助中心,“十二五”期間,民政部將在一些人口大縣和一些流浪兒童比較集中的地方,再建設一批流浪兒童救助中心,同時對現有的救助機構要完善其行為矯正、文化培訓、心理疏導和技能教育等方面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