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探索
早報記者 曹敏潔
北京時間3月2日,新浪公布了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2010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新浪CEO(首席執行長)曹國偉透露,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已經突破1億。
在此之前,騰訊也已經宣布,截至2月5日,其微博注冊用戶超過1億。
從最早的謹小慎微,到如今全民“織圍脖”,微博的存在價值早已經毋庸置疑,惟一充滿不確定性的是,微博的價值到底能放大多少。
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互聯網這么多年的發展,有人群就一定能夠有商業價值,這是反復被證明的,無論是從門戶還是從搜索,或是從視頻等。而微博,更是黏性非常大的一個平臺,它的商業模式是水到渠成的,對于擁有這樣巨大用戶群的業務來說,非常容易賺錢。”搜狐CEO(首席執行長)張朝陽說。
曹國偉也認為,微博產品的發展有自身的一個規律,一旦成長起來會產生很大的商業價值。
“未來這個品牌真的做大了以后,它能產生很強的獨立的盈利能力。”曹國偉說。
曹國偉表示,目前新浪仍在開發各種盈利途徑,包括廣告系統、實時搜索等,這些將來會成為重要的盈利手段。
“我們還在打造游戲平臺等,與微博平臺連接,盈利前景很大。短期內我們還可以在門戶網站和微博平臺之間進行交叉銷售。”曹國偉說,新浪會嘗試盈利,但會避免影響用戶體驗,不會將廣告直接放到每個用戶的頁面上,不會擾亂用戶的行為模式和體驗。
“不過我們會進行一些交叉銷售,將微博作為一種互動平臺用于一些廣告營收活動,比如說為電子商務和消費品公司打廣告。我們只會有限度地進行這些活動,測試市場反應,如果效果好的話增加活動數量。但我們對此沒有太高的期待,如果今年不會從微博獲得大量收入,我們也可以接受。”曹國偉說。
騰訊微博商務部門負責人艾芳則認為,從技術方面講,由于微博開放平臺的特性,決定微博將整合很多互聯網功能,在此基礎上,微博有望能最終形成一個在線銷售模式。
除了可以預見的廣告收費,艾芳認為,未來將微博與搜索相結合,將能產生更大的價值。
“許多用戶自發的口碑式的信息對于消費者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圍繞基于微博平臺的搜索,未來可以產生多種形式的商業模式,包括品牌主,產品涉及的渠道商等都能成為收費的對象。”艾芳說。
此外,還有分析師認為,未來通過提供增值服務等,微博也可以推出個人收費。
先搶地盤
盡管圍繞微博業務產生的收益已經呼之欲出,不過,對于新浪、騰訊、搜狐以及網易等門戶網站來說,至少未來一年內,微博業務依然處于投資階段。
“中國微博市場總的來說發展很快,從我們的用戶數量就可以看出,盡管許多競爭對手涌入,但我們的表現仍然很好。該市場仍處于發展早期,有很多潛在的用戶還沒有嘗試過微博產品。考慮到這一點,我們今年的戰略不是推動現階段該產品的盈利,而是更專注于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用戶體驗和宣傳推廣,以迅速吸引更多用戶,擴大規模,打造平臺及與此相關的生態系統。”曹國偉表示,未來新浪計劃將微博部門600人的編制至少擴大一倍,并大幅增加營銷支出。
“眾多微博服務中,是否只有一家能夠幸存?我不認為中國市場只能容納一家微博產品。我們的目標是增加市場份額,鞏固在該領域的統治性地位,為此我們必須顯著增加開發和推廣上的投入,這是今年的首要目標。”曹國偉說。
事實上,除了新浪,起步稍晚的騰訊、搜狐、網易也開始奮起直追。
“希望2011年處處都是奇跡。”近日,一條由李開復(微博)代言的騰訊微博電視廣告出現在電視臺黃金廣告時段。此外,在北京世貿天階7500平方米的LED大屏幕上,也亮起了騰訊微博的廣告。
為了推廣微博,騰訊開始不遺余力地做起了廣告,搜狐、網易也沒有落下。
此前搜狐發布2010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時,張朝陽表示,搜狐微博在推廣方面投入約幾千萬元人民幣,目前已經覆蓋北京及全國公交車廣告,全國主要城市的廣播電臺以及一些渠道商。
相比新浪、搜狐的“名人策略”,網易的微博業務則是另辟蹊徑推出了“達人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