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國外媒體報道,在美國,社保安全號碼已經成為了盜賊關注的焦點,原因在于竊賊可以通過這一號碼獲得銀行、信用卡和其它交易信息。而這一號碼的重要來源便是包括如Facebook、Twitter在內的網站。
“盡管國內專門以竊取個人在互聯網上的信息為目的獲取暴利的公司尚不多見,但這并不意味著個人的在線信息就沒有隱患。”昨日,瑞星安全專家王占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金山安全專家李鐵軍(微博)表示,目前已不乏黑客專門以入侵網站的數據庫來獲取信息,并進行倒賣。
記者注意到,即便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Facebook的安全設置和執行仍面臨著諸多問題,特別是個人信息安全更是飽受質疑。早在去年7月份,就有接近1億名的Facebook用戶個人信息遭遇泄露,其中包含電子郵件地址和電話號碼。更有甚者,在美國有些集團和公司專門竊取個人在互聯網上的信息為目的來獲取暴利,目前已經形成了產值達數十億美元的龐大產業。
在中國,網民的個人隱私情況也已經達到了嚴重的程度。瑞星報告指出,社交網站借助歐美國家成熟的商業模式、心理誘導手段,利用流量巨大的商業網站來進行網民個人隱私資料的收集,其商業效率已經達到了十分恐怖的程度,而且,網上出售的網民個人資料,包括手機號大全、身份證打包出售等,也有可能是通過社交網站外泄的。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