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播到騰訊微博

轉播到騰訊微博

轉播到騰訊微博

■王云濤/繪
■新快報記者 董毅
周鴻祎(微博),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人,現在終于要把自己的故事拿到華爾街宣講了;不過華爾街也是個從不缺動聽故事的地方,到底能否講好將來的故事,以及如何應對各式各樣的兇險及競爭,這更考驗周鴻祎的智慧。
將刷新IPO漲幅紀錄:Yes or No?
記者注意到,最近網絡上四處流傳著“奇虎360或刷新優酷網IPO漲幅紀錄”的說法。對此,一位投資美股多年的資深投資者告誡說:“對于這種說法需要十二分警惕,因為很可能就是為套人而做的局。”
還未掛牌,有關人士就言之鑿鑿“奇虎360股價將破紀錄”的依據也很簡單:奇虎360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已經獲得三倍超額認購;奇虎360的發行價偏低,股本融資偏少。更樂觀的說法是,“(奇虎360)完全有可能在上市首日收在35美元以上甚至高出很多,這將一舉打破優酷網上市時創造的美國股市IPO漲幅紀錄。”
不過,這樣的觀點只樂觀地看到了好的一面;而實際情況是,經歷了去年當當、優酷的華麗上市后,美國資本市場對互聯網行業是否存在泡沫與高估值已有相當的警惕。美國股神巴菲特最近也表示,目前互聯網泡沫有可能已經到了相當的程度,從FACEBOOK、Twitter的估值上可以感覺到。
與之持類似觀點的國內互聯網業界知名人士有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微博)、清科集團CEO兼總裁倪正東和北極光風險投資公司創始人鄧鋒、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微博)、點擊科技董事長王志東(微博)、A8音樂劉曉松等。他們都認為互聯網資本市場的泡沫已經出現,導致整個中國互聯網估值偏高。
加上不少去年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招股書非常漂亮,而上市第一財季業績大幅下滑,都對正在IPO的中國企業信譽構成負面影響。
有資深美股投資者表示,奇虎360上市首日還是可以“賭一把”的,但是他表示不會長期持有,因為他有過買這種看似風光的中國概念公司股票,結果股價被腰斬的慘痛經歷。值得一提的是,那只股票與奇虎360同樣是在紐交所上市的。
其實周鴻祎自己也有類似的觀點,因為他自己也感覺目前互聯網有些燙手。他在評價社交問答網站Quora拒絕10億美元收購時說:“這是不是泡沫呢?比2001年還狂熱。”
中國的FACEBOOK?
奇虎360盈利模式存爭議
奇虎360高舉免費大旗,贏得了不少用戶,其實360還是有些生財之道的。隨著IPO的展開,該公司揭開了賺錢之道的“神秘面紗”。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奇虎360的收入分別為1690萬美元、3230萬美元和5770萬美元。公司在2009年首次實現盈利,2010年實現凈利潤850萬美元,較2009年的420萬美元增長102.7%。
在2009年以前,互聯網增值服務是奇虎360的主要盈利來源,但之后,在線廣告取代增值服務成為利潤最大貢獻者。2008年、2009年、2010年,在線廣告服務分別占其總收入的33.2%、43.1%和67.3%。在2010年第四季度,廣告收入占其利潤的比例更是達到71.2%。
同時,殺毒軟件創造的收入連年下降,從最高峰時的2009年第三季度600多萬美元下降到2010年第四季度的40多萬美元。
不過,奇虎360卻對海外投資者解釋自己是中國的FACEBOOK。事實,FACEBOOK在國內最相似的網站是SNS網站,如開心網、人人網等;而奇虎360更像一間反病毒軟件與瀏覽器的混合類型公司。
新媒體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師魏武揮(微博)認為:周鴻祎把奇虎360說成是中國的FACEBOOK,說服力比較差。他認為,奇虎360應該把自己說成是中國互聯網網民入口比較靠譜。“團購、軟件下載,都可以通過這個說法來獲得解釋,甚至說成是下一個騰訊也沒關系”。
投行瑞士信貸則認為:與QQ不同,奇虎360沒有大量的注冊用戶賬號,無法根據用戶行為建立大量的數據庫,360軟件推送的市場營銷效果不會很好。他們還認為,奇虎360可能會投資更多的互聯網企業,通過推動應用程序而獲利。
進入今年,奇虎360一改以往專注安全領域的風格,殺入團購、桌面、網游等多個領域,在收入上也開始多元化發展,這或許能讓投資者感覺好一點,但相比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來,奇虎360僅從數量龐大的用戶身上“賺到了點小錢”。想要上市后股價繼續漲,投資者更希望聽到實際一點的藍圖,比如廣告收入怎樣增長,增值服務及第三方軟件銷售能不能再增加,而絕不希望是一個虎頭蛇尾的故事。
市場占有率:奇虎360與網秦相互矛盾
即使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奇虎360也面臨激烈競爭。在招股書中,奇虎360引用艾瑞咨詢的數據,稱按照2011年1月的活躍用戶計算,其手機安全市場份額為58.2%,并表示360手機衛士是中國排名第一的移動安全產品。
而這與中國手機安全軟件廠商網秦的說法相互矛盾。網秦在招股書中這樣表示,根據市場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沙利文)于2011年1月發布的數據,網秦是中國手機安全行業居于主導地位的服務提供商,以注冊用戶來計算,截至2010年12月31日市場份額達67.7%,并稱截至2010年12月31日,網秦服務的注冊用戶數量達到大約7200萬。
作為局外人,目前很難判斷究竟哪一家的數據更貼近現實,但結果相差巨大實在令人費解。在艾瑞的報告中360的份額是61.7%,而在沙利文的報告中360只有8.6%,網秦在兩家報告中的份額分別是8.5%和67.7%,均相差8倍左右。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市場研究機構幫忙統計作假也并非罕見,甚至知名會計師行都有可能因為利誘而給出誤導性報告。他還說,“加上統計學上有很多技術手段可以采用,即使作偽也很難被人檢舉。”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中國概念公司們在IPO時應該盡量謹慎。京衡律師集團上海事務所合伙人張健對媒體表示,雖然奇虎360和網秦引用的是不同的兩家分析機構的報告,“如果投資者有疑義,他們有一定的抗辯空間,但還是要慎重,盡量注意避免風險的發生。”
據介紹,去年以來,有不少國外投資機構專門對中國概念股進行“找茬賣空”,甚至“獵殺”,比如Muddy Waters Research(渾水研究公司)。去年7月他們指責美國上市公司東方紙業存在欺詐行為,將其評級調低至強力賣出,直接導致東方紙業一周內蒸發了50%的市值。去年11月,該公司還質疑綠諾科技合同造假,并迫使其成為首家被納斯達克交易所勒令退市的公司。今年2月,他們又質疑中國高速頻道蓄意夸大盈利能力。一些國外機構借此做空中國概念股,從中牟利。
由此可見,兩份互相打架的招股書,將來會不會給奇虎360及網秦帶來被“獵殺”的風險,真是個未知數。
中長期預測:多方交戰消耗體力
在業界,從沒有一家公司像奇虎360這樣與其他同行發生過不少離奇又連綿不斷的糾紛。去年的3Q大戰,毫不夸張地說已經影響了數億人,最終迫使監管部門出手介入才平息事態。
3Q大戰才平息,奇虎360又與金山在安全領域展開口水戰。而金山訴奇虎360及周鴻祎微博侵權案的勝訴,雖然不會對IPO有影響,但多少會讓準備掏錢買股票的投資者意識到風險隨時可能再來。
而3月18日,瑞星宣稱“個人版殺毒軟件將永久免費”,成為國內第三家宣布個人版殺毒軟件免費的企業。其后瑞星稱免費個人產品三天日均下載量已超百萬。這也讓投資者了解到,在360的安全軟件之外,還有金山、瑞星這樣強有力的競爭者,奇虎360的增長速度是否還能保持,難免讓人心存疑慮。
緊接著,“一鍵優化”的功能鍵又生爭議。瑞星公開證據稱包括微軟、騰訊、金山、網易、搜狗、迅雷在內的186款正常軟件上了奇虎360“暗殺黑名單”,矛頭直指360安全衛士的“開機加速”誘導用戶禁止其他軟件開機運行。
而搜狗CEO王小川也認為,360安全衛士一直采用誤導的方式,引誘網民放棄搜狗瀏覽器轉向所謂“更安全”的360瀏覽器。
最近,又有媒體報道稱,公安部門已經介入“飛流下載涉嫌傳播惡意軟件”事件,目前已經對三家單位進行了走訪調查,其中就有北京奇虎360公司。
有觀點認為,正處于IPO及上市之初的關鍵時期,奇虎360應該注意修復與業界的關系,避免橫生枝節而消耗更多的“體力”,畢竟,IPO融來的資金是企業用來長遠發展業務的,而不是為了斗氣打架的。
特別能戰斗的周鴻祎之歷史戰績
從3721時代到奇虎360,周鴻祎一直在打仗。
War1
3721 VS CNNIC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當時,3721與CNNIC提供相似的中文網絡實名服務,簡單點說就是在瀏覽器地址欄直接輸入中文就可以到達相關網站;而網站各自向他們支付流量導入費用作為酬勞。
周鴻祎抓住CNNIC官商角色不清的問題,進行了重火力猛攻,甚至指責CNNIC為“私刻公章的非法機構”。最后雖然打輸了侵權名譽的官司,卻最終保全了3721。
War2
3721 VS Baidu(百度)
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發布了自己的瀏覽器工具條插件,網民可以不再通過3721就可以到達想要去的網站,雙方由此生惡開打。在戰爭期間,3721與百度將用戶的Windows桌面作為主戰場,不僅利用病毒手段讓自己的3721插件難以卸載,而且刪除百度的工具條插件,流氓手段不斷升級。此戰最終結果為3721被判停止妨礙百度工具欄安裝,3721實力因此被削弱;周鴻祎也因此背上了“流氓軟件之父”的惡名。其實,此類流氓手段之前早已有人應用,但只有周因此出名,實在有點冤。
War3
360 VS Alibaba(阿里巴巴)
與百度之戰后,3721有些傷了元氣,于是被作價過億美元賣給雅虎中國,周鴻祎也成為雅虎中國總裁。誰料,后來雅虎中國被美國雅虎打包賣給阿里巴巴集團,周鴻祎出走創立奇虎公司(當時還沒有更名為奇虎360)。
隨即,周鴻祎與馬云反目開戰,發布軟件卸載雅虎助手插件(即他自己親手創立的3721插件)。馬云斥周為“偽君子”,并發誓旗下所有公司都不會再與周鴻祎合作。
War4
360 VS卡巴斯基
最初,奇虎360與卡巴斯基是盟友關系。360自己沒有殺毒軟件,只做安全衛士防木馬,于是在客戶端里幫助卡巴斯基推銷軟件,雙方都獲得不錯的收益。但隨著2008年奇虎360推出免費殺毒產品后,兩家企業由于利益沖突開始刀劍相向。隨后雙方不但翻臉,還互相起訴對方“誤導中國網民”。
War5
360 VS Tencent(騰訊)
這次大戰又稱為“3Q大戰”。奇虎360突然宣布推出“扣扣保鏢”,其中最讓騰訊難以接受的是其以黑客外掛的技術禁止QQ彈出廣告,直接傷及騰訊的核心商業利益。隨后,騰訊做出了那個眾所周知的“艱難決定”,在裝有360相關軟件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要求用戶二選一。此次戰爭因工信部的介入而平息,但業界普遍認為360借此獲得不少美譽與宣傳品牌的機會。
以上僅是非常重大的5場與周鴻祎相關的互聯網之戰。其實,與周鴻祎交惡的中小規模戰爭還有很多次。奇虎360指責瑞星、金山在中國安全行業中扮演不光彩角色、欺騙用戶等;而搜狗、金山、遨游等公司一直指責360安全衛士以誘導的方式,卸載與360有競爭關系公司的軟件產品。
董毅
(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