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富股份、美盈森、吉林藥業以及小天鵝4家公司高管違規短線買賣自家股票
理財周報記者 譚婷/文
減持和出名一樣,都要趁早。
1月底開始的股市反彈,成了高管減持的“黃金期”。
一季度,共有14家主板和中小板公司遭到高管減持,涉及高管15名,涉及股數4727萬股。
根據減持期間交易均價計,套現總金額高達5.3億元。中小板公司是高管減持的“重災區”,占據了10家。
值得關注的是,有5家公司董事長帶頭減持自家股票。
他們是御銀股份董事長楊文江、廣宇集團董事長王鶴鳴、雪萊特董事長柴國生、廣陸數測董事長彭朋、智飛電氣董事長李永喜。除了李永喜以外其他4人同時是各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楊文江和王鶴鳴減持市值均破億元。套現額在百萬元以上的高管包括:廣陸數測董事長彭朋1筆套現5445萬元、雪萊特董事長柴國生2筆套現4795萬元、智光電氣董事李永喜3筆套現4465萬元、華勝天成董事劉燕京1筆套現3113萬元、華勝天成副總兼董事1筆套現2417萬元、芭田股份副總兼董秘1筆套現737萬元。
御銀股份董事長楊文江套現2億,回報500%
董事長帶頭跑路,成為減持領軍者。
御銀股份董事長楊文江和廣宇集團董事王鶴鳴今年一季套現額均破億。楊文江減持筆數和套現額雙雙“奪冠”,5筆套現2.01億元;廣宇集團董事長王鶴鳴“不甘人后”,3筆套現1.3億元。
楊文江減持自家股票毫不手軟,今年一季度瘋狂拋售。
御銀股份公告顯示,“由于個人資金需要”,楊文江自去年12月15日至今年3月23日,先后5次拋售公司股票(4次通過二級市場,1次通過大宗交易),累計減持1100萬股,占御銀股份流通股的7%。按其間交易均價計算,楊文江此5次減持套現高達2.07億元。
楊文江是御銀股份原始發起人之一,根據招股書,其取得御銀股份控股權的成本為3923萬元,此輪減持套現是原始投資成本的5倍多(未考慮現金分紅)。
御銀股份2007年11月1日上市。楊文江作為控股股東上市時承諾所持股份鎖定3年,且每年轉讓不超過所持股份的25%。也就是說,楊文江所持股份在2010年11月1日才能交易。
受益于去年10月那一輪上漲行情以及12月份公司股權激勵的出臺,御銀股份股價一路飛升,2010年12月13日最高探至20.09元/股。
業內人士認為,《草案》設定的業績增長目標是從未實現過的高度,因此,御銀股份公布股權激勵計劃復牌后獲得了市場的追捧。
但楊文江沒能抵住高位套現的誘惑,于2010年12月15-16日兩天連續減持。楊文江為何不再等待?
有業內人士認為,高管增持是有多種可能性,不光僅僅是看好公司發展。像御銀股份搞期權激勵、高管增持系列動作可能是為了維護二級市場股價。后面要看大股東是否繼續減持。
楊文江另外3次減持發生在今年3月。今年2月10日御銀股份公布2010年年報,當天漲停,隨后幾天股價一度上揚,2月16日最高探至21.89元/股,創歷史新高。楊文江減持套現欲望彼時再次膨脹,于3月2日、3日、15日頻頻拋售。
楊文江自2001年御銀股份成立起就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2008年3月10日,楊文江辭去總經理職務,其后至今一直擔任董事長。
2010年度每10股轉增3股后,楊文江目前仍持有御銀股份17168萬股,持股比例49.84%。
按4月7日收盤價17.38元計,楊文江持倉市值達29.84億元。
廣宇集團董事長王鶴鳴套現3億,回報600%
地產上市公司廣宇集團董事長王鶴鳴套現金額緊跟楊長江身后。
受國際政策影響,自去年以來地產股乏有行情。王鶴鳴作為廣宇集團發起人,攤薄后持股成本極低,上市后絕對是只賺不虧。
王鶴鳴減持的擇機時間很精準,總能在股價高位拋售股票。今年一度的減持,就趕在了1月下跌行情之前。據查,王鶴鳴于去年12月6日、今年1月6-7日通過大宗交易累計減持流通股2203萬股,占廣宇集團流通股的6.96%。按期間出售均價5.91元/股計,王鶴鳴通過此3筆交易套現1.3億元。
事實上,王鶴鳴早在去年11月就開始有減持動作。其在“遵守”上市時股份鎖定的承諾同時,也一直在擇機套現。
去年4月27日首發限售股三年期滿后,剛好碰上一輪下跌行情,直到10月份行情上漲后,王鶴鳴就亟不可待地在去年11月10-12日連續三天通過大宗交易累計出售5%的廣宇集團股份,套現至少1.7億元。
現年62歲的王鶴鳴是廣宇集團發起人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也是其第二大股東。
招股書顯示,王鶴鳴取得廣宇集團控制權的成本約5185萬元,相較其已經累計套現的3億元,只能是小巫見大巫,此輪減持套現是原始投資成本的近6倍(還未考慮現金分紅和持倉市值)。
截至目前,王鶴鳴持有廣宇集團6037萬股,但實際可流通股份為0股。廣宇集團4月6日收于6.93元/股,王鶴鳴持股市值3.6億。
雪萊特董事長柴國生“減持控”:
一個半月14次
實際控制人帶頭減持的不在少數。廣陸數測董事長彭朋、雪萊特董事長柴國生也都在減持大軍之列。
廣陸數測董事長彭朋于今年2月11日通過大宗交易出售自家公司股票410萬股,套現5445萬元。其減持的這部分股份不久前才解禁。廣陸數測2007年上市后,業績即刻變臉,凈利潤持續下滑,一直有重組傳聞。如此看來,董事長彭朋解禁后擇機套現并不為奇。
雪萊特似乎成了其董事長兼財務總監柴國生的“提款機”。
柴國生于今年3月17-18日兩天通過大宗交易累計減持500萬股,占雪萊特流通股的2.53%,減持后持有雪萊特實際可流通股數為0。按期間出售均價計,套現達4795萬元,對沖當初1486元(未考慮現金分紅)的原始投資成本已綽綽有余。
事實上,自2009年10月26日首發限售股三年期滿后,柴國生一直是雪萊特減持的主力。從2009年11月12日至2009年12月30日,約一個半月時間,柴國生減持14次。加上2010年的兩次減持,柴國生總計減持919萬股,套現約1億元。截至目前,柴國生仍持有雪萊特7767.282萬股,按4月7日收盤價11.26元/股計,持倉市值為8.75億元。
此外,國統股份董事總經理傅學仁減持欲望也很強烈。其在3月16日拋售了持有的國統股份全部的0.6萬股可流通股份,套現18.12萬元。目前仍持有國統股份161萬股高管限售股。
減持高管人數最多的公司屬華勝天成,一季度遭遇兩個董事減持,減持市值僅次于廣宇集團。董事劉燕京1月11日減持190萬股,套現3113萬元。另一董事兼副總劉建柱3月19日減持156萬股,套現2501萬元。
4家公司高管違規短線買賣自家公司股票
高管選擇高位套現,只要合法,并無可指責。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主板和中小板公司高管中,一季度有不少高管違規買賣公司股票。
浙富股份3月33日公告,董事宗佩民于3月14-15日分別合計買入公司股票7.67萬股,而后其又于3月18日賣出1.98萬股;美盈森1月12日公告,獨立董事陳鎖軍于1月11日買入公司股票740萬股,隨后第二天又賣出185股;吉林藥業2月15日公告,副總劉煜于2月9日買入公司股票1400萬股,2月10日又賣出350股;小天鵝3月11日公告,職工監事李明德于11月18日買入公司股票100股,又于3月11日賣出100股。
這些行為都構成了短線交易,違反了《證券法》第四十七條及深交所關于上市公司董監事高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業務指引。
事出必有因。有分析人士指,高管減持無非五個原因:一是對于上市公司的前景不看好或信心不足;二是公司股價已經高出基本面,套現比持有股票合適;三是持股成本低廉;四是高管資金需要;五是辭職準備。
一季度遭高管減持的公司,多集中于周期性較強行業,其中機械設備儀表行業最多,占7家。真不知這些減持的高管們,有沒有想到自己的減持行為,給小投資者造成怎樣的信心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