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購市場突遇網銀限額難題。為了降低網上支付的交易風險,最近不少銀行都出臺了措施降低通過第三方支付進行的網上交易限額,部分銀行的借記卡信用卡轉賬上限甚至縮水九成。如此做法,雖然保障了銀行卡用戶的資金安全,但讓熱衷網購的“淘一族”急呼“不夠花”。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冷水,身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率先展開了應對,一方面聯合11家銀行力推“快捷支付”,繞開網銀平臺再開網購大額支付的方便之門,另一方面則搶先出招,結盟UC優視在手機瀏覽器平臺做起了移動支付的生意。
快捷支付救急“不夠花”
日前,招商銀行宣布自4月11日起,其個人銀行大眾版網銀支付客戶交易限額從5000元下調至單日500元。而在此之前的3月,工行、民生銀行網銀大眾版、廣發借記卡通用版的支付限額也同樣有所下調。雖然銀行方面一再解釋下調網銀限額是“為了降低網上支付的交易風險和減少信用卡網上套現的可乘之機”,但就實際效果而言,銀行的這種行為不可避免地會間接傷害到第三方支付公司。據業內人士介紹,在網銀限額下調后,原本一些可以通過小額網關渠道支付的業務將被迫轉向大額網關,這不僅將給用戶使用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而且就長期效果而言將會變相增加支付公司的成本。
對于這種潛在的風險,第三方支付公司自然不會坐視。支付寶無疑是行動最快的一家。4月18日,支付寶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等10家銀行達成合作,在這10家銀行的信用卡上共同推廣支付寶最新推出的快捷支付服務。4月20日,阿里巴巴又與中信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中信銀行開展銀行卡快捷支付合作。據介紹,快捷支付是支付寶創新業務,它無需開通網銀,也不受網銀額度限制,用戶使用只需通過輸入卡面信息快速地完成支付。據支付寶人士稱,銀行卡快捷支付簡化了網上支付流程,這有助于提高目前最高70%的網上支付成功率,它還提供信用卡“無限額”(在卡片額度允許內)支付,將解決多家銀行目前下調網上支付日交易額度至500元帶來的負面影響。
手機移動支付市場升溫
在聯手銀行穩住既有網購支付市場的發展勢頭的同時,支付寶還對擴大的市場規模有著無比的積極性。就在和中信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同一日,支付寶還和國內最大的手機瀏覽器廠商UC優視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通過該合作,UC新版瀏覽器中將全面內置支付寶的安全支付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國內近2億UC瀏覽器的用戶就可以直接在手機上網的過程中通過支付寶完成網購付費、手機充值等原本只能通過PC完成的支付流程。對于此次合作,UC優視董事長俞永福(微博)稱,它標志著中國移動(微博)支付的元年正式到來。
CNNIC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3.03億,手機上網已經成為老百姓接入互聯網的重要方式之一。與此同時,手機網絡上的移動支付需求也在激增,易觀國際的報告稱,2011年底,我國移動支付的用戶規模有望達到2.21億,但與強烈的需求相比,手機移動支付在便捷性和安全性上仍然存在不足,這使得目前中國手機購物市場的交易中以手機充值、網游充值、網購彩票和機票等虛擬交易仍然占據主要位置。
對此,俞永福表示,用戶無法在手機上直接沿用PC上的互聯網支付方式,是阻礙移動互聯網從閱讀等淺層次應用向手機購物等深層應用的重要原因,這種情況同時也制約了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行業的良性發展。俞永福稱,移動支付是移動互聯網企業重要的“造血”渠道,“支付渠道不打通,行業發展就會陷入瓶頸。”就是這樣的尷尬局面,讓支付寶看到了機會,支付寶無線事業部總經理諸寅嘉稱,在移動互聯網從淺層應用向深層應用轉變的關鍵點上,“應用內支付(InApp)是不二之選”,因為用戶需要支付和安全的無縫結合,而這也正是支付寶的優勢所在。
顯然,這是一次具有雙贏意味的合作。借助支付寶的通道,UC在手機瀏覽器的商務模式上將走出廣告和增值服務的小天地,邁向電子商務的大世界;而支付寶借助UC瀏覽器的2億多用戶規模將以更快的步伐涉足移動支付領域,搶在其他競爭對手甚至是電信運營商前面獲得市場先機。
南方日報記者程鵬戴遠程
北京報道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