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個月,對中國概念股而言絕對是“黑色一個月”,而其遭獵殺之勢并未終止。
自第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國軟件企業東南融通財務造假被美國證交會(SEC)介入調查以來,“造假門”令中國概念股陷入誠信危機。上周,中國概念股繼續大幅下挫,納斯達克中國指數(CHXN)單周下跌2%,拖累納斯達克指數回落1%。而道瓊斯指數與標普500指數則結束六周連跌的態勢。
上周仍有6只中國概念股創下近52周新低,其遭獵殺之勢難止,這已經影響到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和再融資。相關專家表示,誠信問題對中國企業造成了影響,中國企業挽回聲譽需要一定時間,赴美融資最好的時間點在明年。
中國概念股遭集體做空
中國概念股的信任危機自5月底以來集中爆發。
5月22日,負責為紐交所掛牌股票“東南融通”做外部獨立審計的德勤會計所宣布辭職。公開資料稱,德勤在審計東南融通2010財表時,發現該公司存在“虛構部分交易”、“偽造對賬單”、“存款余額與相關賬單和公司賬目有很大出入”“隱瞞巨額貸款”等問題。
其他典型案例還有:布洛克以揭發中國高速頻道(CCME)和綠諾國際(RINO)曾操縱自身的財務報告。此后,綠諾科技(RINO)、中國高速頻道(CCME)等已經被納斯達克摘牌。
5月初,隨著支付寶轉移股權事件的發生,中國概念股瞬間應聲大幅下滑。5月11日,雅虎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為了盡快獲得監管部門的牌照,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將在線支付公司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云(微博)控股的另一家新公司。
一石激起千層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做空陣營,華爾街借機“做空中國”獲得更高收益。不管是否存在財務造假,不管是否業績正常發展,幾乎所有的中國概念股都遭受重創。
據imeigu網站統計,中概30指數已經從4月底最高的1289.78點下跌到6月17日的927.99點,跌幅約38.9%。另有大量中概股被腰斬,或者僅剩4月底高值時的1/3或1/4。
誠信危機還進一步蔓延到在全球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6月2日,“渾水摸魚”網站發布公告稱,在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嘉漢林業操縱著“一場龐氏騙局”,這進一步推動了中概股的危機。
6月14日,最大箱紙板制造商玖龍紙業被標準普爾公司以缺乏渠道接觸公司管理層為由,撤銷其長期企業信貸評級,股價14日大跌17.4%后停牌。
高盛建議買入
中國概念股數月前還是華爾街的香餑餑,為何瞬間被集體“獵殺”呢?
來自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1年6月期間,共有69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融資金額達到80.39億美金。僅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就達13家。
“大量達不到在國內上市條件的企業,在美國市場上輕易獲得了大資金追捧,發行價高企,這與境內股市低迷,新股上市屢屢破發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申萬市場研究部總監桂浩明表示。
對于中國概念股形勢的急轉直下,桂浩明分析認為,除了受到一些問題企業的影響,還應該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美股走勢不佳,各類指數全面下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概念股自然也難以幸免;其次是由于這幾年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大量上市,在納斯達克的互聯網板塊上,中國概念股幾乎占到1/3比例,上市公司多,同類企業也多,自然會產生審美疲勞,且也令美國投資者對相關企業間可能會發生的過度競爭有所警覺,因此投資興趣下降。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對于因部分公司的問題而牽連到所有企業,這在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看來,是不合理的。瑪薩瑪索董事長張樹略表示,“美國資本市場是非常成熟的,不僅容量大,且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非常健全,投資人90%以上為機構投資者。封殺中國概念股是媒體對美國資本市場的誤讀,被錯殺之后,中國概念股將迎來新一輪反彈。目前正是逢低建倉的良機。”
被視為市場風向標的高盛17日發布報告稱,中國互聯網股票重新出現買入機會,部分個股基本面良好,潛在宏觀經濟放緩風險較小,并具有防御價值。高盛維持了對百度(BID U)和分眾傳媒(FMCN)的買入評級,并將優酷網(YOKU)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買入。
赴美上市明年更適宜
盡管“是金子總會發光”,但中國企業要挽回聲譽、重獲市場信賴仍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期間,赴美上市和再融資都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優酷日前剛剛完成自赴美上市后的首次增發,其CEO古永鏘(微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陳,與5月前的上市相比,境遇截然不同。“這次增發的全過程并不輕松。”雖然優酷最終融資總額近6億美元。但是,溝通變得困難。
前納斯達克亞洲區董事總經理徐光勛表示,近日來中國概念股財務造假風波只是就事論事,中國的公司和媒體認為這次納斯達克似乎在封殺中國公司,但這個看法是錯誤的。好多中國公司賬目做假,類似于這種事情在美國是沒有的,所以遭到了嚴厲批評。
他認為,中國企業不能因此就放棄美國資本市場,因為中國發展的潛力和趨勢仍被美國認可,目前的財務造假危機確實給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造成了一定影響,平復這些影響需要時間,9個月后更適合中國企業赴美上市。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薛兆豐表示,任何時候都有適合赴美上市的企業,也都有不適合赴美上市的企業,財務造假風波會對此有多大影響無法判斷,但企業要保持誠實,不誠實的企業上市后也會受到挑戰,此外要完全按照法定流程推進。
曾在美聯儲擔任經濟學家的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周春生說,中國的上市公司監管全靠證監會行政監管,而美國則有各種律師事務所,并且做空機構也都自發擔負監管的職責,可謂全民監管,中國企業若想在資本市場長期打拼,首先自身要經得起外界的吹毛求疵。他相信,個別中國概念股涉嫌財務造假,也提醒中國企業要吸取教訓,規范自我財務管理,“并不能說中國企業未來赴美上市就不再吃香,從基本面看優秀的中國企業未來仍能獲得美國投資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