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業界傳出“夢芭莎要收購國際大牌皮爾·卡丹”的消息。而碰巧的是皮爾·卡丹先生對《華爾街日報》道出“我希望現在出售”時,給出的價碼是10億歐元。面對這些關聯消息,傳言是否屬實?夢芭莎在轉型的過程中所看重的“利”又是什么?為此南都記者向夢芭莎聯合創始人佘欣承作了求證。
奢侈品消費熱潮終究會“曇花一現”
南方都市報:關于收購皮爾·卡丹的傳言,夢芭莎怎么看?這是機會還是陷阱?
佘欣承:雙方有過接觸,目前尚沒有實質性的動作。事實上,我認為“國際大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前景并不會成為消費主流。
一方面,“奢侈品消費”強調的是心理消費,而很多所謂的國際大牌都在中國“代工”,很難說清“它價值幾何”,在我看來,奢侈品消費熱潮終究會是“曇花一現”。
另一方面,消費行為改變的大勢所趨是“價值回歸”,消費者追求的是“性價比”高,真正有價值的商品,消費會越來越理性。打個比方:一雙經典款跑步鞋,阿迪賣400元,李寧賣350元,你會選誰?阿迪賣400元,李寧賣250元,你會怎么挑?阿迪賣400元,李寧賣150元,你又有何感想?
在這里頭,電子商務是商業渠道的一大革命,它能夠幫助商品流通實現“價值回歸”,讓消費者更方便地買到更高性價比的商品。但這并不意味著,網購平臺一定要“賠本賺吆喝”。比如夢芭莎,本質上是一家信息公司,我們主要幫助生產商解決三大問題:一是生產什么;二是生產多少;三是什么時間生產。我們做的事是“調余缺”,優化社會資源。所以,夢芭莎作為創新型電子商務企業,相比較“引進海外品牌”,更加適合盡力去將中國自主品牌國際化。
“一站式”解決內外銷
南都:從做內銷的內衣網購品牌,到內、外銷一體的平臺型女性消費B2C,夢芭莎轉型為哪般?
佘欣承:我一直在強調,電子商務是一種商業流通渠道革命,這種革命的力量類似于“從蒸汽機到內燃機”生產力跨越,是劃時代的。毫無疑問,中國,尤其廣東是“世界工廠”,但不是“世界品牌之都”,而新興的電子商務讓我們打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從“夢想變成現實”:夢芭莎的英文版官網已經上線,通過與Paypal、V ISA、中國銀行等機構合作,可以解決跨境支付問題;與U P S、D H L、F edE X、順豐這些物流公司合作,送貨到海外也不成問題。
我本人曾在貝塔斯曼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任職,曾為多個國外品牌做中國市場推廣的營銷策劃,而我的合伙人李曙東也是廣告人出身,應該有能力去試推“來自中國的國際品牌”。
另外,有國際品牌夢的企業絕不僅僅是內衣制造企業,還有服裝、化妝品等等品類的制造商,所以,夢芭莎的目標是做“全球領先的女性時尚網購品牌”。當然,拓寬品牌、品類邊界也有助于網購平臺的業界增長,艾瑞咨詢最新調研的結果顯示,夢芭莎2011年第一、第二季度的銷售增幅達到600%~800%,女性服飾銷售額僅落后于“淘寶商城”,而女性網購的非常滿意度則高達75%,遠高于35%的市場平均水平。
你可以看到,夢芭莎的廣告語已調整為“全球領先的女性時尚網購品牌”,而低調上線的英文版夢芭莎也能“一站式”解決銷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的跨境支付、物流等問題。
“我們是一家IT公司,賺的是信息服務費”
南都:你怎么定義夢芭莎?零售公司還是品牌公司,會產生利益沖突嗎?
佘欣承:夢芭莎內衣是我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出的第一個產品。我們希望通過夢芭莎內衣自創互聯網品牌的示范效應,帶動中國的商品制造供應鏈從生產型向品牌營銷型轉型。
再次強調,我們是一家IT公司,盈利模式跟其他賺取“交易差價”的電商不一樣,我們賺的是“依托信息服務產生的品牌附加值”,服務內容包括數據庫分析、信息對稱傳播、產品研發等等,平均下來的毛利率約為40%~60%,所以,夢芭莎從一開始就創造了良性的經濟效益。
采寫:南都記者 肖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