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7月10日電(陳丹妮) 因為價格便宜,“團購”已成為時下的一種時尚購物方式。然而“團購”消費時服務質量與宣傳貨不對板的情況卻時有發生。9日,福州的林女士就因團購不愿進行額外的消費,遭遇了店家的區別對待。
林女士與妹妹在網上團購了一份99元的影樓寫真照套餐。9日上午,兩人前往影樓消費。因為沒有消費額外的化妝費用,兩人在影樓等待了一個多小時也沒有化妝師前來為她們化妝。原本影樓為她們安排的化妝師卻跑去為另一位拍婚紗照的顧客化妝,之后便自顧自玩起了手機,只派助理為兩人換衣服化底妝。
氣憤的林女士在網上發帖抱怨,“難道99元就不是錢嗎,怎能如此區別對待。”
一位婚紗攝影行業業內人士透露道,拍照化妝是不收費的,但是會向顧客推薦一些額外的化妝項目,這些項目屬于自愿消費,化妝師會有一定的提成。團購顧客通常不會進行額外消費,并且網上虛假信息多,許多店家就趁機鉆空子,進行區別對待。
在走訪市民時筆者發現,這種區別對待似乎已成為團購消費的“潛規則”。市民余小姐介紹了自己的團購美發經歷:進店消費時,店家便會詢問是否升級更好的藥水,若堅持只用原來團購的套餐,最后都是由助理進行服務,效果往往令人“很失望”。
由于團購的產品或服務都已提前付費,并且不退不換,且過期無效,許多消費者即使不滿意,也只能硬著頭皮進行消費。并且團購網站上往往會注明具體消費內容以店家為準,導致產生糾紛時投訴無門,只能自己吃啞巴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