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播到騰訊微博 
百度K線圖
央視連續兩天高密度曝光百度推廣黑幕,引起網民議論和驚恐:“百度得罪誰了,如此仇恨?”。網上流傳的幾個說法值得商榷:1、百度“挨整”的原因是央視推出了“央視搜索”;2、央視“喊百度去交保護費”。
上述觀點雖然各有道理,但是從本質上,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百度遭遇打擊背后隱藏著新舊媒體的對立和矛盾。這不是百度和央視的戰爭,這是互聯網和傳統勢力的一次巨大博弈。
傳統媒體對新媒體“羨慕嫉妒恨”
利益的此消彼長是矛盾的導火索。眾所周知,新媒體廣告市場 的發展讓傳統媒體充滿“羨慕嫉妒恨”。數據顯示,央視2010年黃金資源廣告招標總額是109億元,同比增長17億元達15%。可謂賺了盆滿缽滿。
不過,相比互聯網廣告速度,央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的沒落卻是不爭事實。數據顯示,最近三年國內互聯網廣告年增長速度在47%以上。以今年第二季度百度財報為例,百度單季收入為34.15億元,同比增長78.4%。全年收入預計在120億左右。
可以說,百度在廣告收入上已經取代央視,成為媒體的老大。不過,央視連續兩天多個節目對百度的批判,所引起的業界關注程度,卻再次證明:在話語權和媒體影響力方面,央視依然是百度的老大——新媒體想“顛覆”傳統老大的寶座,顯然還需要漫長而曲折的道路要走。
實際上,相比石油、地產、煤礦等傳統行業的重重黑幕,中國互聯網從發展到至今的十年,可以說是國內最透明、最沒有公權影響的行業。VC制度、期權、高速成長、海外上市、公司透明管理、公告制度、CEO、董事會制度……各種與國際接軌的制度和模式應運而生,短短十年來,中國互聯網誕生了大量口碑良好的互聯網公司,他們成為了國際資本市場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互聯網逐漸普及到社會各方面
不過,隨著互聯網逐漸普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上各種“病菌”和不良現象也確實在入侵互聯網。網絡欺詐、網絡假貨、網絡情色、網絡黑社會……各種與陋習相關的“怪名詞”層出不窮。
國內互聯網大公司目前所服務的網民數量多達數億,平臺如此巨大,各種小問題自然無法掩蓋。但是,媒體如果以這些小問題抨擊互聯網,將百度、淘寶、騰訊等互聯網公司抨擊得體無完膚,那么媒體顯然也進入了另一個誤區。
從內容看,央視批判百度的素材和證據顯然經過充分準備,除了“釣魚執法”的方式粗暴惹爭議外,內容確實揭露了百度渠道上一些容易被騙子利用的漏洞。作為國內最大、全球第三的互聯網公司,百度必須反思和提升服務,滿足網民和媒體日漸苛刻的要求。但如同央視此前批判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報道一樣,這種“雞蛋里挑骨頭”完全往死里打的手法,顯然不足以反映事實全貌。
更可怕的是,央視財經頻道整整兩天的全部節目,數十個小時的內容,幾乎都在抨擊百度一家公司,這樣大面積的“客觀”報道背后,明顯帶著新舊勢力更迭的殘酷搏殺意味,標志著傳統媒體垂死前的致命反擊。
從股價看,百度股價昨晚跌3.6%低于預期,央視長篇累牘的報道抨擊對百度造成的傷害并不大。但從未來看,市值第一的百度很有可能被扼殺在輿論和各種對手的陰謀中,但從趨勢看,網民選擇和科技潮流依然是無法改變的,對于新媒體整體而言,現在是最黑暗也是最有際遇的黎明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