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殺毒軟件”對于很多用戶而言非常誘惑,畢竟可以節約一些資金成本。但其同收費反病毒軟件相比,在保護用戶以及整體性能等方面有差異嗎?相信對大多數用戶而言,一直很困惑。
2011年11-12月,德國知名獨立研究機構AV-Test就進行了一次“真實世界保護性能”對比測試,就一些知名較高的免費反病毒軟件和收費反病毒軟件的保護性能進行了對比,參加此次測試的免費產品“代表”包括大家熟知的Avast免費版、Avira免費版(即小紅傘免費版)、微軟的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s(MSE)以及AVG免費版。而收費反病毒軟件代表則選定了俄羅斯反病毒軟件廠商Kaspersky的卡巴斯基安全部隊。
測試過程中,所有參評反病毒解決方案在相同的平臺下進行角逐,均為運行Windows 7 SP1的計算機,且所有可用的更新均被正常安裝。為了確保測試計算機環境具有典型性,測試人員還在計算機上安裝了一些常見軟件和一些包含潛在危險的程序,盡量還原真實世界中用戶使用計算機所遇到的情景。AV-Test測試實驗室收集了100個惡意網頁,其中有一半的網頁會利用流覽即下載攻擊方式感染計算機系統,另一半則包含指向惡意文件的鏈接。此外,產品的誤報率也同樣計入測試成績。
在首先進行的攔截惡意軟件攻擊(即攔截惡意軟件運行和加載)測試中,成績如下:
轉播到騰訊微博 
可以看出,在100個惡意軟件樣本中,收費反病毒軟件卡巴斯基的攔截效率最高,幾乎達到100%。而微軟的MSE的攔截效率最差,僅攔截86個樣本。雖然該產品沒有出現部分攔截情況。其他產品如Avast和AVG的攔截率稍高。但考慮到每天新出現的惡意軟件數量高達7萬個,所以一旦遭遇,遺漏的數量還是相當多。
隨后進行的攔截惡意軟件下載和瀏覽即下載攻擊方式(即瀏覽惡意網頁時,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動下載惡意軟件到用戶計算機)測試中,數據如下:
轉播到騰訊微博 
轉播到騰訊微博 
兩次測試的結果同惡意軟件攔截測試結果相似。很明顯,收費軟件在攔截這兩類惡意威脅方面,有顯著優勢,沒有一個惡意樣本漏網。尤其是攔截瀏覽即下載攻擊測試中,全部攔截了50個樣本。
綜上所述,此次收費安全與免費安全的性能PK中,收費產品完勝。收費反病毒軟件在系統全面防護以及用戶使用體驗方面,遠遠優于目前常見的免費反病毒產品。免費產品雖然具有一定的防護功能,但效果上卻被打了折扣。這正是由于此原因,很多廠商在推出免費產品的同時,還提供了升級到付費產品的選項,讓用戶能夠獲得更為全面的保護。所以,用戶在選擇反病毒產品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決定。對于那些安全性要求比較高的用戶,如經常網上購物、訪問網上銀行或進行在線游戲的用戶,建議選擇整體性能更為優秀的收費反病毒軟件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