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淡旺季,十年一輪回。團購網燒錢的今天,是互聯網公司滿街刷廣告的昨天;視頻網站燒錢的今天,是電視臺大興價格戰的昨天。旁觀者看得很清楚,當事人卻無法自拔,或許,他們正在超越前人;或許,他們正在把別人犯過的錯誤再犯一遍。
近幾年,一批視頻網站與衛視的趨同腳步正在加快,集體競爭產業鏈上游,自制劇、綜藝、微電影風生水起。在互聯網時代,還沒有一個行業,在內容的競爭上瘋狂到如此地步。去年,視頻網站掀起的電視劇“泡沫”比房產市場熱鬧得多:原本1000至2000元每集的電視劇,價格竟一度飆升至200萬元/集,增值幅度達1000倍。
在“天價”面前,財力雄厚的衛視們選擇了望而卻步。緊接著,視頻網站開始瘋狂地搶奪內容市場,網制劇、自制綜藝、微電影瞬間遍地開花。隨著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視頻網站已經意識到,單純地購買版權充實內容成本太高,轉向產業上游或將是唯一出路。
十年一個套路
大步邁向電視臺
電視臺也曾走過這一輪,瘋狂地購買版權,最后卻發現一切都是“浮云”。因此,在2002、2003年,一些主流衛視開始全面轉向電視劇頻道。視頻行業競爭不是一個簡單的創意、策劃問題,而是誰手里握有獨家資源,誰就可能贏。對此,CTR媒介策略研究部總監袁方教授認為:“媒體競爭到現在,電視臺走過的路,視頻網站也一定會走。”
也就在去年,視頻網站集體重演了這一幕:騰訊視頻以7000萬的高價買入《宮2》,每集的價格躥到了185萬;奇藝網買下新劇《太平公主秘史》時,每集價格達到200萬元。有媒體報道,2011年,電視劇的網絡版權價最高觸及到400萬元/集的水準。除了購買版權外,從研發到制作,一些視頻網站開始操縱整個內容產業鏈:走向與專業制作公司合作,并簽約藝人、導演、編劇。
當然,這條路并非毫無前途。現在國內80至90%的影視劇都是由社會公司制作,大部分都是“小打小鬧”,一年下來可能就拍一兩部劇。袁方教授認為,視頻網站比這些公司的資金要雄厚,“它們若是掌握住其中的竅門,掌握了好的劇本、演員,走內容產業也是有前途的。”
視頻網站走向內容產業上游,與這種播出平臺的貶值傾向有很大關系。袁方表示,這種只播劇卻不掌握劇的運營模式毫無前途,“如果只控制下游,就會變成一個單純的播出平臺,到最后這會演變成一場全產業鏈的競爭。”
瘋狂燒錢為資源
電視臺更顯老練
視頻網站在內容上瘋狂地“燒錢”,為的就是獲取獨家資源。酷6網(微博)CEO施瑜表示,獨家資源是視頻網站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電視劇、電影、綜藝是深受用戶青睞的內容,所以大家才會一擁而上,這導致了成本在短期內急劇上升。
“燒錢”的最大誘惑力,在于用戶群的暴力增長。據新生代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用戶觀看電視時長為2.8小時/天,而用戶觀看視頻市場則達到3.2小時/天。用戶觀看視頻時長居然超過了電視。施瑜表示,這種“燒錢”競爭無可厚非,因為通過這種方式,視頻網站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大用戶群體。
盡管誘惑力十足,但這場“價格戰”電視臺并不想參與。經過了十年前的一輪歷練,它們已經深諳此道。“電視臺它會算賬,我做一檔綜藝節目的話,50萬元就夠了,收視率還很高。如果你買一部電視劇需要60萬元的話,那何必呢?”袁方表示,視頻網站會之所以會掀起“價格戰”,源自他們做內容才剛剛開始。
惡性競爭現惡果
“不差錢”時代已過去
“天價”不會是常態,視頻行業歷來流行打“七傷拳”(傷同行、傷自己)。隨著內容競爭的“白熱化”,視頻網站出手闊綽,在價格上遠遠超越了財力雄厚的電視臺。“以現在的實力,他們不可能支撐那么高的價格,這是大視頻網站的洗牌行為,抬高了整個視頻網站的門檻。”袁方表示,等到市場效益不景氣的時候,價格自然會降下來。
視頻行業的“不差錢”時代早已過去。有媒體報道,視頻網站的投資熱始于2006年。然而,這種商業模式已推行6年,但整個行業都在虧損,且扭轉盈虧的時間節點很難預判,這讓期待高額回報的投資人更為謹慎。如今,視頻行業的投資勢頭正慢慢轉冷。
3月11日,優酷與土豆簽訂最終合并協議,有業內人士曝料,這是幕后投資人推動的結果。據四季度財報顯示,土豆凈虧損數額約合2370萬美元,同比下降77%;優酷為790萬美元,同比增長32%;有媒體稱,土豆網的虧損額度已經完全挫傷了投資人的自信。
對此,酷6網CEO施瑜表示,二者的合并是行業整合趨勢的必然結果,“視頻行業正越做越大,用戶的需求也迅速擴張,行業內需要一些實力更強的企業。”其實,視頻行業抱團聯合的趨勢由來已久,三年前,酷6網與盛大完成結合;去年2月,優酷網與土豆網就宣布結盟并共同推出“網絡視頻聯播模式;11月,優酷與新浪微博合作轉帖功能的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