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消息,淘米網今日發布《摩爾莊園現代兒童人際關系調查報告》,報告指出超過3成的兒童經常感到很孤獨。這里兒童人際關系主要表現為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
在兒童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同伴,誰才是對他們最重要的人?兒童的快樂和秘密最愿意和誰分享?無助的時候最先會尋求誰的幫助?雖然得到很多寵愛,現在的兒童是否還覺得孤單?摩爾莊園的在線調查告訴我們孩子的答案。
共有156737名兒童參與。其中,30.9%是男生,69.1%是女生。年齡分布為:學前2.9%、小學一至二年級11.5%、小學三至五年級45.8%、初中預備至初一年級25.2%、初中初二至初三年級10.4%、高中一至三年級4.2%。由此可見,摩爾莊園的目標用戶集中在小學三年級至初中一年級。
調查問題一:快樂與誰分享?
在被問到“在開心的時候,最喜歡和誰在一起分享快樂?”,有47.9%的孩子選擇了會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分享,27.4%選擇“爸爸媽媽”,13.8%選擇“其他親人(兄弟姐妹、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6.8%選擇“就我自己”獨自享受,2.9%選擇“網上沒見過面的朋友”,而選擇和“老師”分享快樂的孩子只有1%。
調查問題二:困難尋求誰幫助?
在被問到“如果遇到了不順心或者小困難的事情,會在第一時間尋求誰的幫助”時,有40.8%的孩子選擇了“自己的小伙伴”,39.4%選擇“爸爸媽媽”,8.7%選擇“其他親人(兄弟姐妹、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7.3%選擇“老師”,2.9%選擇“網上沒見過面的朋友”,0.9%選擇“其他的陌生人”。
調查問題三:秘密和誰一起保守?
康德說:被告知一個秘密就像被贈與一份禮物。秘密是人際交往中的流通貨幣, 當有人告知你一個秘密時,意味著親密的友誼和信任。孩子們不僅通過分享秘密與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系, 也可能通過保守秘密來完成這一過程。在被問到“如果你有小秘密,希望有人可以和你一起保守這個秘密的時候,會悄悄說給誰聽”,48.4%選擇了“自己的小伙伴”、21.2%選擇了“爸爸媽媽”、7.85%選擇“其他親人(兄弟姐妹、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分別有2.8%選擇“老師”和“網上沒見過面的朋友”。當然,還有16.6%的孩子表示自己“誰也不說”。
調查問題四:是否感到孤獨?
在被問到是否會覺得孤獨的時候,7.7%的孩子認為自己“一直覺得很孤獨”,8.5%說“經常會”,21%表示“有時候覺得孤獨”,32.8%認為自己“只有偶爾會”孤獨,30.1%的孩子覺得自己“從來不會覺得孤獨”。
結論提示:
1.同伴關系最得到信賴。在之前關于分享快樂、尋求幫助和保守秘密三個問題的回答中,位列第一的選項全部是“自己的小伙伴”。可見兒童最信任的是自己的同伴。在兒童的人際交往中,同伴交往是兒童最需要的,在兒童發展中具有成人無法替代的獨特作用。當然,兒童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也會經歷各種快樂和煩惱的體驗。如何在這種關系中學習奉獻、寬容、理解、感恩等,是兒童成長的“必修課程”。
2.師生關系接受考驗。同最得到兒童信賴的同伴關系形成最強烈反差的是師生關系。僅有7.3%的孩子表示在困難的時候會想到尋求老師的幫助,2.8%的孩子愿意和老師一起分享保守自己的秘密,愿意和老師一起分享自己快樂的兒童更是只有1%。而在兒童的生活中,老師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老師是否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提供了足夠的關心和幫助,還是僅僅簡單地傳授了知識?我們也期望能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全面反映師生關系的問題所在。
3.三成孩子常覺得孤獨。一直、經常,以及有時候會覺得孤獨的孩子加起來有37.2%,超過了三成。從個性品質的角度分析, 經常覺得孤獨的孩子,外在表現可能會是不與他人主動交往, 不參與群體的活動, 言談較少。這些表現都與我們提倡的教育目標相背離, 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害無益, 是一種不良的個性品質。從全面育人的宗旨出發,如何針對孩子的孤獨感進行教育是必須探討的問題。同時,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除了要為孩子提供物質生活的條件,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