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金融聯合會擬在今年推動多項攬才及人才培訓計劃。今年將繼續利用網絡視頻招聘會的形式,分別面向海外和校園應屆生招攬不同類型的金融人才。利用網絡視頻進行招聘,這種形式已經不算新鮮,早在此前,中華英才網就已經開通了網絡視頻招聘的新模式。求職者可以將自己的介紹短片做成視頻放在網上;公司也可以將員工蹦極、聯歡的視頻在網上披露,還能讓員工大談在公司就職的感受,從而吸引求職者。企業校招人員也化身為“校園獵頭”,不再被動接受學生投遞來的海量簡歷,而是主動出擊面向目標人才。除此之外,近年網絡招聘行業也開始摸索解決方法:微招聘、人脈招聘等新模式開始興起。
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互聯網招聘信息和求職簡歷雙泛濫。讓企業招聘工作變得日益繁重,而求職者也不得不面對大量招聘信息。當前招聘網站呈現的雙刃劍效果,一方面帶來信息傳播的“高效”,一方面又造成信息匹配的“低效”。加之一些新型獵頭網站的出現,以及分類信息網站的介入,為擴大用戶基礎,不惜大量推出免費低端的招聘信息。也讓求職者和招聘者卻均處于兩難境地,故而催生了種種新型招聘形式的出現。
那么究竟是什么讓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成了阻礙招聘行業發展的瓶頸呢?答案是海量信息的存在。近年來,海量信息的困局已經成為業界所有專家的關注的焦點,雖然微招聘、人脈招聘等這些新模式在其細分領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招聘效率,但這些新的嘗試卻仍然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海量信息的處理。對于真正大規模的綜合性招聘網站,海量信息的難題依然存在。
天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勞動經濟學研究室主任沈士倉分析認為,造成海量信息的原因之一是當前網絡招聘對于求職者還是免費的,作為公共產品不收費就很容易引起一定程度的濫用。“一個求職者找一份工作投100份簡歷甚至幾百份簡歷的情況都不少見”。另一方面,不光是招聘企業遭遇了“海量信息”這個問題,其實求職者也很無奈。北京天之擇人才發展公司董事長、中國人才研究會常務理事韓光耀表示。“海投造成了海量信息,效果卻是非常微薄,為了追求更高的概率,求職者于是選擇了更加的海投,進入到了惡性循環。”甚至因為互聯網競爭激烈,很多小的招聘網站,會將大的招聘網站上已經過期或者重復的信息不斷復制到自己的網站,從而造成求職者的重復投遞,也為企業帶來負擔。對于網絡招聘行業如何解決“海量信息”困局的問題,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會秘書長關長海指出:實現精準匹配必須也勢必成為未來網絡招聘的核心價值。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O2O。不可否認,除旅游網站、電子商務網站之外,招聘網站可以說是另一類極具O2O特質的互聯網行業,雖然目前網友還不需要在線上進行消費,但是從企業搜索合適的人才或者從求職者投遞簡歷開始,整個招聘過程就是一場從線上走向線下的階段。雖然O2O的核心是支付,目前招聘網站尚且無法完成,但是伴隨著互聯網的日益完善和發展,以及未來企業和求職者對互聯網招聘的“高效”需求,通過支付手段完成對招聘和應聘的需求也不是不可能。而且,這也是解決互聯網海量信息的途徑之一。一旦O2O的模式在互聯網成熟,精準匹配亦會隨之而完善。所以,未來誰能占據互聯網技術信息匹配的源頭,真正讓O2O在招聘網站效益最大化,才是占據招聘主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