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維基百科由全球數萬名志愿者編寫和維護,反過來,這些志愿者則由數百個自主計算機程序來協助,以保證百科全書的運作。
維基百科的一個頁面顯示:“陰莖是男性的性器官。”
這一陳述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因此可能值得列入維基百科之中,但它并不屬于網站有關美國最高法院及其法律職責的條目范圍。
當南卡羅萊納州一名匿名維基百科讀者上周提供這一條目時,該條目僅用了幾秒鐘就被發現并被刪除。這種惡意破壞的行為不是被讀者發現,而是被一款被稱為bot(robot的縮寫)的簡單人工智能程序所發現。
ClueBot NG程序存在于電腦之中,對百科全書的大量內容進行檢查,在破壞發生時,及時對破壞進行清理。維基百科隨時都會有數百款程序對內容進行檢查,而ClueBot NG只是其中的一款。ClueBot NG對于有關美國最高法院文章的修復,展示了bot已經成為維基百科項目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維基百科網站上一位被稱為赫思福德(Hersfold)管理者在電子郵件中表示:“如果沒有了bot,維基百科將會是一團糟。”
僅英語版維基百科的條目在本月就已經超過了400萬條,這包括了約25億個單詞,相當于數百萬的頁面,比《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50倍。維基百科通過數萬名編輯,對所有語言內容進行維護,其中約7.7萬名編輯每月編輯的次數超過5次。
但該項目過于龐大,其維護屬于勞動密集型工作,因此不可能依靠管理員和編輯的力量,來保證項目運作的井井有條。這就需要bot的幫助。
澳大利亞佩思市一名19歲的學生克里斯·格蘭特(Chris Grant)表示:“我們這里有個笑話說,有一天,所有的bot都罷工了,只是為了讓我們知道,它們做了多少的工作。”克里斯在維基百科委員會,負責對bot進行管理。
格蘭特指出:“網站將要求我們所有人做更多的工作,編輯的疲倦率將會更離。”
bot執行了大量的編輯和管理工作,這些工作繁瑣、重復和費時,但卻又非常重要。它們刪除惡意破壞性的條目和粗言穢語、組織和目錄條目,處理大量的幕后工作,保證百科全書平穩、有效的運轉,保持網站的外觀整潔和風格統一。
與實體圖書館比較,bot類似于學生,將圖書放在書架上、把圖書從一個系列轉向另一個系列、為書籍添加條形碼,以及執行其他簡單任務,這允許訓練有素的管理員,專注于政策和收購。
北卡羅萊納州計算機程序員布萊德·喬什(Brad Jorsch)表示:“維基百科已經壯大到如此的規模,我不知道如果所有的bot都走光了,人們將會如何進行應對。”布萊德負責運行一款bot,以對標簽進行追蹤,提醒編輯為條目添加引文。
Bot幾乎與維基百科存在的時間一樣長。
維基百科成立于2001年,第二年,一款rambot針對美國一個城鎮創建了3萬個條目(以每天數千條的速度)。bot直接從美國統計數據中導出數據,條目讀起來好像是由機器人編寫的一樣。這些條目短小、公式化,僅僅包括了統計數字的字符串。
但一旦這些條目被創建,編輯就將接手,填補有關條目的歷史詳情、當地管理信息和旅游景點等信息。在2008年,另一款bot通過從在線的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數據庫抓取一些數據條款,創建了數千條有關小行星的條目。
維基百科社區現在仍舊依靠bot編寫條目的價值來進行劃分。一些管理員稱,僅羅列了一些數據點的條目價值不大,而另一些管理員則認為,任何新的內容都很不錯。
這一爭論的結果就是不再允許bot編寫整個條目。但bot執行機械化維護的能力,則解放了編輯,使他們能夠進行研究,編寫條目,查看其他人的工作,以確保準確性。
格蘭特表示:“我并不認為,人們清楚維基百科上維護的工作量有多大。”
一些管理員擔心,一款叛變了的bot有一天會給維基百科帶來災難性的破壞。
格蘭特指出,這些擔心毫無根據。
例如,一個bot并非像是一部汽車,如果在運營中,一個部件失靈,它將關閉,而不是失去控制,撞上什么東西。
格蘭特表示,有權刪除頁面、屏蔽編輯和進行其他嚴厲舉措的bot,只是由具有管理權限的編輯來掌管。
如果bot遇到一個程序無法解釋的情況,它們確實也會犯錯。
管理員表示,由于維基百科對編輯狀況密切追蹤,因此當錯誤發時后,將會被很快修復。負責管理bot的人士表示,人類編輯不用擔心,有一天他們將會被bot所取代。
布萊德表示:“對一個條目的編寫,一個條目的校驗,甚至是對語法和拼寫的整理,都需要人類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