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消息,凡客誠品CEO陳年(微博)近日表示,凡客品牌自信的建立,其實是產品,是互聯網前提下,產品的時尚度和品質。陳年在發言中提到,此前很多媒體都將凡客品牌自信的形成集中在:一是2010年的凡客體事件,以及代言人等等;二是資本的力量;三是陳年有文化。
陳年指出,“這些答案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是停留于表面。”事實上,凡客在經過了2011年一系列大躍進的錯誤后,沉下心來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分析凡客的屬性:第一層是品牌精神、第二層時尚度、第三層是品質,第四層是服務。
“以前我經常強調凡客是客戶體驗造就的品牌,這個聽上去很像一句空話,回過頭來看,其實客戶體驗的好與壞,四層屬性缺一不可。如果沒有時尚度品質服務這三層為前提,品牌精神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再多的投資、再多的凡客體、我再有文化,也都是沒用的。”
此外,陳年在演講中提到與凡客發展離不開的“中國制造”,“我最近幾次南下拜訪制造企業,有些企業的未來布局,比如一個數萬人的工廠,2015年左右會把百分之五十的產能都搬到越南去,百分之二十以上去印度或斯里蘭卡,中國剩下不足30%,這些都是令人深感憂慮的事情。也許很快,我們將要談論的就是失去中國制造后的困難,而非甄別今日中國制造是否缺乏技術創新的種種口水。”
陳年還從思辨的角度以做過媒體的“文化人”屬性對話“商人”身份,說自己偶爾會有跨界放縱的沖動,但到現在一直仍然堅信“做好手頭的事,就是在盡自己最大的責任。”
對于“不切實際的話”,他有刻意克制,因“寫作者以及評論者,總試圖在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整理出一個言之成理的邏輯,以及所謂完整的畫面。陳年稱:“現實世界的進展,卻往往是沒有邏輯,其復雜程度,經常會令人震驚到殘酷的地步。造物給我們人性,人性就是我們自己,理性虛妄,虛妄而已。”
附:陳年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
大家好。
7月25日,凡客的同事給我轉了一封南方周末記者謝鵬的郵件,他在郵件中,對我今天要說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要求。這些內容包括:1,要說清楚文化人陳年和商人陳年的沖突,以及如何切割自己的雙重身份;2,成功的關鍵詞。比如朋友、運氣、理想、智商;3,凡客品牌的價值觀;4,互聯網技術的力量;5,凡客對中國制造的意義。
準確的說,這封郵件激發了我的虛榮心,以至于我不由得連讀了3遍。我甚至想由此反思自己四十三年的生命,順便也說說我理解的中華民族百年苦難史。我還是知道很多歷史八卦的,比如蔣介石如何痛苦于自己對喝花酒的迷戀,以至于要在1920年三月二十七日的日記中寫道:晚,又作冶游,以后夜間無正事,不許出門。那一年他三十三歲。
但是,我很快就警惕了。我自作聰明地發現,那封郵件是一個試圖誘惑我暴露的陷阱,于是我冷靜了:關于成功學的2,肯定是不能談的,因為我經常鄙視那些在機場書店的小電視里講授成功之道的人。關于互聯網的技術的4,并非我擅長的領域,也是不能談的,因為我常常嘲笑那些對不熟悉的領域說三道四的人。而關于5,中國制造何其之大,甚至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制造乃是經濟崛起的原動力,我沒資格談這個話題。我切身的體會是,最近幾次南下拜訪制造企業,有些企業的未來布局,比如一個數萬人的工廠,2015年左右會把百分之五十的產能都搬到越南去,百分之二十以上去印度或斯里蘭卡,中國剩下不足30%,這些都是令人深感憂慮的事情。也許很快,我們將要談論的就是失去中國制造后的困難,而非甄別今日中國制造是否缺乏技術創新的種種口水。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困難,當然有關的解決方案,我也沒資格說三道四。
所以,我能談的,只有凡客誠品和我。
但關于凡客,到底應該談些什么呢?在今天的這個場合,我想討論資本市場肯定是不合適的,討論電子商務的模式優劣也很無趣。凡客很快就要五周年了,我想說說自己最近的思考。
2007年7月,凡客誠品最初的出發點,是做出足以顛覆HUGO BOSS或Zegna的襯衣。這是一個樸實的出發點。但難免也有些心虛,否則不會用VANCL這么一個古怪的名字。事實是,上線之初,我們標榜自己來自歐洲。請不起外模,只好請了雷軍(微博),在我的朋友里,他算最帥的了。與此同時,還有人強烈建議我們叫PPT。這真是一念之差,想想這里的后果吧:我是韓寒,我是PPT。。。上線三個月后,才啟用了凡客誠品。
那時的凡客,還不是一個名詞,只是一個定語。意思是凡人都是客,一個誠懇的品牌。有兩個解釋是有意思的:一是老榕(微博)說:van是先鋒,c代表陳年,l代表雷軍;二是蔡文勝算了一卦,認為凡客只能打五十分,加上誠品則勉強及格。
這就是說,五年前我們起步的時候,大家也不清楚凡客會變成什么樣子。還有一個很大的懷疑,是陳年一個賣書賣電影的,怎么就來做衣服了?作為一個投資者的王功權,本來信心滿懷要投凡客;但作為一個詩歌愛好者的王功權,讀了我送他的《歸去來》,改主意了,他勸我繼續寫作,爭取超過路遙。
其實07到09兩年多,凡客的確也就是在摸索在找路,盡管業務發展很快,但并沒有足夠的品牌自信。那時候總是有很多人來和我談品牌,尤其是品牌溢價等等。說實話我很迷惘,我還記得有同事強調AA這個品牌的性感氣質,來自其創始人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經常脫褲子,這就讓我更加束手無策了。
凡客品牌自信的形成,我看到很多媒體給出的答案集中在:一是2010年的凡客體事件,以及代言人等等;二是資本的力量;三是陳年有文化。這些答案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是停留于表面。
反而是最近,經過了2011年凡客一系列大躍進的錯誤后,我們沉下心來,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分析凡客的屬性。我們分了四層來看凡客:第一層是品牌精神、第二層時尚度、第三層是品質,第四層是服務。以前我經常強調凡客是客戶體驗造就的品牌,這個聽上去很像一句空話,回過頭來看,其實客戶體驗的好與壞,四層屬性缺一不可。如果沒有時尚度品質服務這三層為前提,品牌精神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再多的投資、再多的凡客體、我再有文化,也都是沒用的。
11年凡客的兩個明星產品,VT賣了1000多萬件、帆布鞋500萬雙,品質優良價格合適,更重要的是它們都有足夠的時尚度。12年賣的更多。這個時尚度,其實是以互聯網的無限空間為前提的。比如VT我們11年做了1000款圖案,12年做了1300款,帆布鞋11年是500款,12年是800款,這在傳統品牌都是無法想象的事情,因為傳統品牌的店面擺不下,就是擺得下,一翻就亂了。
相關的事情,我還可以多說幾句。當初做VT,和我個人有關系。有段時間總是有記者問我,時尚是什么,我苦思冥想,給出了一個終極回答:時尚就是正確的自我表達。VT有那么多的圖案和文字,我就想表達點什么。電影系列、林覺民的與妻書,毛澤東詩詞都是我要求做的。當然我們內部的VT部門都是85左右的年輕人,他們要表達的就更多了,他們也更加樂于自我表達。因為有這個思路,凡客的VT,大概是中國有品牌以來,最多本土設計師參與的產品了,2012年就已經近200多位。正是這個系列化的思路,以及這些設計師的參與,就成就了VT的時尚度。帆布鞋走過的路,也大同小異。
說到這里,我個人關于品牌自信的答案也就說明白了,我想說的是,凡客品牌自信的建立,其實是產品,是互聯網前提下,產品的時尚度和品質。10年如此,11年如此,12也如此,我想未來還是如此。
然而今天的主題卻是思考,我很擔心大家反感我的局限,批評我今天的發言不夠宏大。但事實上我能談得就是這些,我直到現在也還是認為,做好手頭的事,就是在盡自己最大的責任。
其實在我們公司內部,同事們對我這種刻意的克制也有很多批評,他們認為我應該對凡客之外的事情多發表點看法。前面說過,我也會有跨界放縱的沖動,但我想,當年做記者做編輯的時候,不切實際的話,說的寫的已經夠多了,沒必要再自欺欺人下去。我還有一個看法認為,寫作者以及評論者,總試圖在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里,整理出一個言之成理的邏輯,以及所謂完整的畫面,但現實世界的進展,卻往往是沒有邏輯,其復雜的程度,經常會令人震驚到殘酷的地步。
所以,對“大聲思考,蓋住上帝的笑聲”這種說法,我覺得至少也是過于夸張的。
我們怎么能蓋住造物的笑聲?我們頂多也就是掩耳盜鈴罷了。
造物給了我們人性,人性就是我們自己,理性的虛妄,虛妄而已。
如果非要我說出更加迫切的感悟,我愿意用兩句詩來表達: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