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蘋果推出了iCloud服務,此外,亞馬遜也發布了云閱讀器。而在國內,中國移動(微博)也在去年12月的首屆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首次發布了基于“飛信+”平臺的“彩云”產品,一時間風起“云”涌。這意味著,手機、電腦、電視等終端屏幕都開始步入云計算時代,具有觸感的“云生活”已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這也將讓信息生活變得更便捷、更安全、更好用。
毫無疑問,我們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根據IDC的分析,2011年全球數據產生量達到1.8ZB,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增長50倍(1ZB=1,000EB=1,000,000PB),浩瀚的信息數據如咆哮的洪流洶涌而來,顯然已遠遠超出了簡單人腦記憶就可以完全承擔范圍。這就要求信息的存儲和處理需要更好更強的技術,而云計算成為共同的選擇。
用戶可以把自己的信息和需要處理的數據化為一片“云”,上傳給經營“云”服務的運營商,無論人走到那里,只要移動終端能接入網絡,就可以隨手摘取使用,這就是云計算所帶來的愜意自得“云生活”。
所謂的云計算,對于老百姓來說,或許有點抽象,較為通俗形象而言,就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程的數據中心里,成千上萬臺電腦和服務器連接成了一片“電腦云”,用戶可以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體驗每秒上萬億次的超級運算快感。基于云計算,云存儲、云軟件、云平臺、云設備等相繼涌現。
自2009年,東芝、WD等廠家陸續推出640G的硬盤后。至今,我們早已習慣一個電腦有上百G的存儲配置,并且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存儲工具存儲容量越來越大,體積越來越小型化、便攜化。這也體現了人類存儲工具“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進化軌跡。在1980年,第一塊容量過G的硬盤就有冰箱那么大,而如今,一個小小的mp3播放器就有好幾G的容量。 存儲工具體積從大到小,而當云技術的出現,對于用戶來說,存儲工具一下子變成無形的“云”,摸不到,卻能隨時隨地用得到,就如道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大象無形,又無處不在。因此,相對以往信息儲存追求體積小容量大的存儲方式,“云生活”進一步強調的將是更便捷、更安全、更好用。
風起“云”涌 誰競風流
近年來,云計算早是炙手可熱,也引全球頂尖IT廠商紛紛折腰,競奪“云”高地。特別在去年,隨之蘋果、亞馬遜、中國移動等大鱷推出云服務、云產品,可謂是開啟了真正的“云生活”的元年。
去年8月,蘋果推出了萬眾期待的“云”端iCloud服務,將蘋果音樂服務,系統備份,文件傳輸,筆記本及平板設備產品線等元素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實現了這些產品之間的資源共享,使得用戶可以在自己的iPad、iPhone和Mac電腦等蘋果設備上同步共享音樂、照片和圖書等資料,這也讓果粉們大嘆過癮。此外,亞馬遜也發布了云閱讀器,提供了超過95萬部的Kindle電子書分享。
在國內,中國移動更是強力出擊,在12月的中國移動首屆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基于“飛信+”平臺推出的產品“彩云”。彩云是個人的跨平臺、跨終端的一站式云端數字生活中心,以存儲用戶的個人信息資產為基礎,允許用戶通過云端進行手機、PC等多終端的內容同步和管理。彩云開放能力包括聯系人、圖片、音頻等九大類信息存儲能力和讀取能力。
一直以來,信息安全都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焦點,很多人寧愿不要一臺新電腦或手機,也不愿將多年存儲的QQ、MSN聊天記錄、親情照片和影像、重要文檔、微博等數字信息丟失了,這會讓人“崩潰”。因此,在更好的網絡質量基礎上,“云生活”除了便捷快速、好用好玩,信息安全也將是“云”端競爭成敗的關鍵所在。
據了解,在安全保障上,中國移動打造的“彩云”通過六大措施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如用戶可以收到登陸短信提醒服務,并特別采用了保險箱二次密碼認證功能,而在后臺上,中國移動設置了電信級的安全解決方案,并支持完全的異地容災備份能力服務等。
隨著“人云亦云”的移動信息化新時代的到來,“云生活”觸手可及。未來,“云”端服務將日趨豐富,滿足人們崇尚個性和追求自由的需求,通過“云”,不僅能存儲和處理個人的信息內容,而且還能獲得各種各樣的個人應用服務,無限可能,無盡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