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多數草根創業起家的互聯網公司比,Hulu算得上是標準的“富二代”:母公司是傳媒娛樂巨頭NBC和新聞集團,成立初就獲得1億美元風投。這些先發優勢成就了Hulu最初的成功,在極短的時間里開始盈利,卻也埋下了日后衰落的種子。
有線電視和制片公司成立Hulu的初衷是為了打擊互聯網視頻盜版,設立一個免費視頻網站,播放當季的電視節目,依靠優秀的用戶體驗把觀眾從盜版下載拉回來。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多贏的策略。2010年時,Hulu的點擊率曾一度逼近Youtube,更漂亮的是,Hulu用僅占視頻市場1%的份額就獲得了市場33%的廣告收入。
這一切巨大的成功都取決于該公司扎根于傳統電視娛樂界,獨家內容版權和大廣告客戶得來毫不費功夫,商業模式被證明可行后又吸引了新的媒體伙伴和廣告主。如此雪球越滾越大,幾乎全美主要的有線電視和制片公司都在為Hulu提供節目,而同期的蘋果、Netflix和Youtube還在為盈利模式和內容版權發愁。
但是好景不長,Hulu在遭遇Netflix和亞馬遜Prime等強勁對手挑戰后開始顯得力不從心。2011年,Hulu的營收僅有4.2億美元,Netflix的營收則高達32億美元,蘋果、谷歌(微博)和亞馬遜等巨頭都在增加視頻業務的投入,而Hulu發展卻近乎停滯。
曾經,Hulu領先對手的最大優勢就是在電視劇播出后一天上線,而Netflix等公司只能在影碟發行后上線。但愈發挑剔的用戶對Hulu的時效性仍不滿意,由于版權限制一部分電視節目在Hulu上要等待數月的時間才能上線。對于電視劇迷來說,他們寧愿選擇有線電視或盜版下載來滿足“先睹為快”,而一般的觀眾則早已遺忘了這些節目。
Hulu無法再借助時間上的領先優勢搶跑,片源上又被對手趕超進而甩開。
從內容上看,同樣是7.99美元的月費,2012年初,Hulu Plus有4萬集電視劇和2500部電影,而Netflix提供10萬多部影視節目。讓用戶大跌眼鏡的是,Hulu不僅在內容數量大幅落后于對手,還在付費內容中插播廣告,每集電視劇大約插播5分鐘廣告的做法令用戶避而遠之。
此外,Hulu成立之初的優勢也已逐步喪失。雖然公司股東都是傳媒巨頭,但是一方面,傳媒大亨們明白把節目賣給多家公司比獨家授權獲利更多,另一方面,為了保護有線電視渠道的既得利益,他們不會把所有熱門節目的版權都賣給網絡視頻,更不會提供實時直播。在傳統巨頭的眼中,Hulu等公司的存在只是為了對抗盜版,而不是為了革自家有線電視的命。
今年10月,Hulu 的早期投資者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以2億美元價格出售了所持股份,Hulu的未來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作為內容渠道商,沒有規模,處境就會越來越危險。有線電視也許不會被取代,Hulu的生存也暫時不會受到威脅,但是獨家版權這個“溫室”垮掉以后,Hulu的路將會越來越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