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11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由于谷歌(微博)的新聞索引吸引了大量點擊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網民點擊進行原網站瀏覽文章的欲望,因此谷歌已在多國遭遇了出版商的聯合抵制。雖然谷歌憑借著自身的巨大市場占有率,在這一問題上始終保持自信,但在包括德國、法國和巴西這些小語種國家,人們對于谷歌的未來發展道路已經充滿了疑問。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人們常常都說,千萬別惹媒體。但如果你手頭的流量巨大,或許你還擁有一絲獲勝的機會。目前,谷歌與大型媒體公司已經在美國就谷歌新聞索引展開了多年的紛爭,但谷歌憑借著免費和開放的互聯網理念贏得了勝利。
這一結果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傳統新聞媒體及大型報業公司認為,自己花了錢聘請記者或編輯撰寫文章,然后發布在網站上。而谷歌新聞要做的就是索引這些文章,并配以簡短的標題和摘要就可以輕松奪取原本屬于這些傳統媒體的利潤。
新聞出版商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谷歌只在搜索結果頁面列出新聞列表,而不是顯示出摘要來抑制人們點擊進入文章瀏覽的興趣。最終,美國出版商認定,盡管自己的新聞被谷歌索引并非好事,但如果不被索引,他們所面臨的情況可能會更糟。
呼聲不斷
目前,已有不少其他國家的新聞機構加入了這場論戰。他們認為,這家美國搜索巨頭每索引一篇文章都是在從他們口袋里掏錢。巴西媒體已經開始聯合抵制谷歌的新聞索引,德國傳統媒體也呼吁相關政府機構建立懲罰性的立法措施對谷歌加以限制;而在法國地區,也同樣出現了類似的呼聲。
如果你跟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談論這件事,他會告訴你自己很重視谷歌新聞目前所面臨的挑戰。施密特剛剛與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就此進行了溝通,并表示雙方的電話會談進行的“十分順利”。
“我們展開了一些積極的討論,預計我們將在年底前達成某種協議。”施密特如是說。
不過,你也千萬別奢望谷歌和法國政府的這份協議會認可所謂的“輔助版權”(ancillary copyright)。“輔助版權”這一已經在德國等地推行的概念認為谷歌這些搜索企業應當為索引新聞標題和摘要付費,但谷歌卻認為他們的這種行為僅僅屬于“正當使用”的范疇。
立場堅定
在法國和德國地區,那些希望對谷歌施壓的傳統出版商已經獲得了部分政府官員的支持。不過,盡管谷歌態度和善,但立場一直很堅定。因此無論誰對谷歌施壓,最終結果可能都不會改變。
“無論何時,當你與政府打交道時,一定要明確告訴他們你會做什么,不會做什么。”施密特接著說到:“我們不想為那些我們沒有托管的內容付費,我們對此的立場一直很明確。”
在南半球的巴西,已經有超過150家報紙在2011年就決定抵制谷歌新聞的索引,其中包括部分巴西的報刊巨頭都參與了這場聯合抵制。上月,谷歌和巴西報業代表之間舉行的一次會議更是將這一爭論推到了頂點。在會上,谷歌與巴西報業公司代表對所謂的“正當使用”這一概念展開了激烈討論,但施密特似乎對此依舊不以為然。
施密特表示:“他們的這一選擇挺好,出版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且,巴西的新聞行業競爭一直十分激烈,所以我們并不會過分擔心。”
面對傳統媒體公司帶來的巨大壓力,谷歌有理由繼續保持淡定。谷歌透露,公司的搜索引擎每月為新聞媒體網站提供40億次左右的點擊量,其中有10億次均來自谷歌新聞的索引。
歐洲境遇
此外,其他地方的出版商已經目睹了他們美國同行的遭遇,因此也會對他們有所觸動。目前,德國和巴西地區出版商的運營情況較好,但法國出版商則沒有那么樂觀。顯然,他們希望能繼續控制自己的用戶和商業模式,并維持現狀。
“德國出版商的地位比美國同行強勢許多,他們曾經目睹了美國同行的衰敗,因此德國傳統出版商希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力強化自己的地位。”德國新聞網站Zeit Online總編輯沃夫岡-布勞(Wolfgang Blau)說道。
布勞認為:“老牌出版商肯定不愿意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雖然對于出版商來說,這肯定是一場敗仗,但谷歌還是很容易成為他們的攻擊目標。”
德國最大報業出版公司Axel Springer CEO馬塞亞斯-多芬納(Mathias Dopfner)通過電子郵件對外表示,“無論什么的地區的出版商都必須通過自我保護才能實現發展。”
“我們無法接受完全沒有回報的商業行動,就比如谷歌的新聞索引。我們認為,谷歌刊登出來內容摘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我們的業務發展,因為如果內容摘要總結得過于全面,人們就不愿點擊查看原文了。”多芬納如是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地區一直十分注重版權保護,因此美國地區所謂的“合法使用”原則在此并不適用。
此外,這些地方的媒體擁有一些美國媒體所缺乏的靈活性特質。因為如果所有美國媒體都效仿巴西媒體的做法而聯合抵制谷歌,就將因為違反《謝爾曼法反托拉斯法》遭到起訴。雖然美國政府曾經因為通過反盜版的立法而為娛樂行業提供來幫助,但這一做法卻遭到了來自網絡的抵制。不過,德國和法國的媒體出版商卻一直同政府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爭議巨大
谷歌之所以會面臨如此大的阻力主要是因為包括《金融時報》、《衛報》和《紐約時報》等英語網站的讀者覆蓋到了全球各個角落,并有可能在數字世界繼續繁榮。但葡萄牙語、法語和德語這些小語種新聞網站覆蓋面則小得多。此外,由于谷歌將其歐洲總部設在了稅率較低的愛爾蘭,這就導致法國和德國政府無法對谷歌在這些國家所展開的業務征稅。
施密特認為:“這完全是兩碼事。谷歌的行為完全符合法律規定,我們的市場份額很高,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做了任何不正當的事。目前的新聞報業的確存在問題,我們也很關注他們的發展情況。現在,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將谷歌帶給他們的流量迅速商業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能夠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雖然公司同時在多條戰線上面臨挑戰,但由于獲得了充分支持,谷歌始終十分自信。無疑,谷歌在互聯網領域擁有著不可比擬的市場份額,用戶已經毫無保留的認為它可以毫無困難地為人們提供所有信息。與此同時,由于自身規模過于龐大,谷歌也遭遇了來自多方的抵制。不過,出版商通過何種方式對谷歌加以制衡似乎并不重要,因為這樣的做法并不會為他們帶來營收。畢竟,出版商及其政府盟友的想法并不重要。
《巴西日報》(Jornal do Brasil)前執行編輯、德克薩斯大學新聞學教授羅森他-阿爾福斯(Rosental Alves)認為:“對于如今的新聞行業,你不可能繼續像傳統產品一樣通過限制措施來保護這一生態系統。因為,信息是不斷流動的、且這一趨勢不可阻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