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業發展報告(2012)》(以下簡稱《創業報告》)。《創業報告》顯示,2011年中關村新創辦企業數量首次突破4000家,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高、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平臺型創業企業。同時,成功企業家、天使投資人、大型科技企業等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孵化器建設,推動中關村形成了涵蓋創業教育、交流社區、天使投資、孵化器、創業媒體等多個環節,與硅谷同步發展的創業服務新業態。
在全球開放創新創業的新趨勢下,2011年中關村創業活動達到新一輪高潮:2011年中關村創業活動超過了十年前互聯網熱潮時的水平。
天使投資規模擴容
成為中關村創業新引擎
《創業報告》經調查提出,VC天使化、天使機構化、成功企業家向天使投資人轉變,正推動著中關村天使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車庫咖啡、3W咖啡、36氪等一批投資與孵化融合的創業服務平臺,形成了谷歌(微博)系、百度系、搜狐系、金山系等一批由企業家、投資人、職業經理人、創業者等構成的互相支持的創業網絡。
2011年3月,薛蠻子(微博)、包凡(微博)、雷軍(微博)、李開復(微博)等中關村天使投資人發起成立了全國性的天使投資聯盟組織——天使會,推動中關村的天使投資向機構化、聯盟化發展,成為支持中關村創業發展的重要動力。2011年中關村新設立天使投資基金十余支,占中關村全部天使基金總數的一半以上;基金總規模約30億元,機構天使投資案例約200起。
但《創業報告》中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關村天使投資基金規模約30億元人民幣,僅占中關村股權投資總額的8%,在未來3-5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資本增速已超創業項目
進入以創業項目為導向時代
在中關村,資本增速已超過創業項目增速,中關村創業發展進入了以創業項目為導向的時代。
來自《創業報告》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關村當年新創辦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7%,而2011年天使基金規模是2010年的3.48倍,同比增長248%。
《創業報告》認為,資本的迅猛增長使創業系統的導向從過去幾年的資本稀缺、以投資機構為中心,向優秀創業項目稀缺、以創業企業為中心轉變。這使得創業投資機構為獲得好的項目源,紛紛向早期階段延伸,通過自建或與早期創業服務機構合作建立孵化器,主動發掘和培育優秀種子,客觀上推動了創業活動和創業服務業發展。
社會資本參與孵化器建設
創業服務與硅谷同步創新發展
當下大量的社會資本參與孵化器建設,讓中關村的創業服務與硅谷同步創新發展。
《創業報告》提出,2011年,順應全球多元開放創新創業的新趨勢,成功企業家、天使投資人、平臺型企業等社會資本投資創建了十余家創新型孵化器,引領中關村形成類似硅谷的孵化主體多元化、孵化服務多樣化格局。
成功企業家和天使投資人具有創辦企業、從企業股權增值中獲益的經驗,他們創辦的孵化器擁有高水平的管理團隊、較強的專業輔導能力和行業資源支持,建立了市場化的運營機制,主要為早期項目和初創企業提供開放辦公、早期投資、產業鏈孵化等各具特色的服務,帶動中關村形成了涵蓋創業孵化、早期投資、創業教育、創業社區、創業媒體等環節的創業服務新業態,成為我國創業服務業發展的風向標,呈現出與硅谷同步創新發展的態勢。
創業家向天使投資人發展
形成獨特創業文化
離開大公司投身創業成為一種潮流,連續創業成為一種工作方式。中關村濃厚的創業氛圍激發了眾多優秀人才的創業熱情。
同時,創業家向天使投資人發展的趨勢,形成了中關村獨特的創業文化。中關村初步形成“創業者-企業家-天使投資人”的發展路徑,推動了企業家精神的傳承。中關村100余位有影響力的天使投資人中,有創業經歷的占一半以上。創業家投身天使投資、參與創業輔導活動,極大地提升了中關村創業服務水平,使后續創業者能夠借助創業家的資源網絡、創業經驗和啟動資金,加快實現從個人到團隊、從創業者到創業企業家的轉變。投身天使投資幫助他人創業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創業報告》根據對中關村地區1000余位創業者的調研,曾任職大公司高管和技術骨干的創業者占23%,連續創業者占13%。在中關村,初步形成了與硅谷類似的“創業-成功-再創業”的良性循環,以及“創業-失敗-再創業”的獨特文化。
新創辦企業數量達4243家
創業進入新一輪熱潮
《創業報告》分析稱,2011年中關村創業活動再掀高潮。雖然受宏觀經濟影響創業企業人均總收入、利潤率和R&D投入強度有所下降,但是創業企業整體呈現出良好的成長性,特別是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先進制造領域,無論在創業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較大幅度提升。
2011年中關村新創辦企業數量突破4000家,達到4243家,創業活動甚至超過了十年前互聯網熱潮時的水平。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開放平臺、云計算、社交加移動的應用使創業成本降到最低,產品周期不斷縮短,天使投資和高端創業活動迅速崛起,推動中關村創業活動進入新一輪發展熱潮。
從中關村創業企業的領域分布來看,電子信息仍是重點領域,但是比重有所下降,高效節能與環保、先進制造領域的比重上升。2011年電子信息創業企業總收入占全部創業企業的47%,比2010年微降1個百分點;先進制造占20%,比2010年上升6%;節能環保領域占15%,同比上升6%。
75%小型創業企業收入持續增長
創業企業退出率持續下降
《創業報告》還對中關村主要技術領域新創辦企業數量進行了比對。其中,2009-2011年中關村各領域新創辦企業數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新材料四大領域的創業更加活躍,當年新創辦企業比2010年翻了一番。
2009-2011年中關村創業企業的退出率持續下降。近三年來,隨著先行先試政策逐步細化落實、中關村的投融資和創業服務環境不斷完善,中關村創業企業的成活率持續提升,高成長創業企業流失現象有所緩解,使得園區創業企業總退出率持續下降,2011年比2009年下降了7.7%。
《創業報告》還通過對2008年創辦并存活下來的企業成長曲線進行聚類分析,指出中關村創業企業具有較好的成長性。其中在中型及以上規模的創業企業中,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企業占65%;在小型創業企業中,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企業占75%;在生物醫藥、環保、先進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新材料六大領域中,收入持續穩增型企業超過60%。
創業企業數量將調整回落
優秀項目將快速成長
根據《創業報告》預測,中關村創業企業數量將調整回落,優秀項目將快速成長。《創業報告》認為,一方面,整體創業形勢受宏觀經濟影響將可能出現回落。全球經濟持續放緩和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造成市場需求下降、資本供應趨緊,推動企業運營成本和經營風險上升,勢必對競爭力較弱、資金壓力較大的創業企業帶來沖擊,導致創業企業數量下降。
另一方面,行業整合將集中力量支持一批優秀的創業項目,有望迅速形成細分領域的平臺型企業。競爭加劇和資源整合,使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原創技術項目和優秀創業團隊成為大企業和投資人競相爭奪的焦點,將獲得更多支持,整合行業資源的能力將迅速提升,發展速度加快,有望率先形成平臺型企業,引領行業走出低谷,形成新的產業增長力量。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