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播到騰訊微博

5月1日,平壤街頭,一位女性正在用手機打電話
朝鮮,一個神秘的國度,一個幾乎沒有互聯網的國家。核試驗與威脅試射導彈等行動將這個國家推向了戰爭的邊緣,也讓它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的焦點。
在這樣一個神秘的國度里,互聯網、IT產業是如何生存的?朝鮮四月底,《電腦報》記者王星參加了朝鮮旅游恢復后的首批旅行團,走進朝鮮,在四天的旅程中從一個科技愛好者的視角近距觀察了這個國家。
以下為《電腦報》記者王星文章節選:
與世隔絕的信息孤島
從丹東火車站乘國際聯運列車出發,跨過鴨綠江上的中朝友誼橋,便到達了朝鮮境內。不過兩國邊境上的房屋并無太多區別,如果不是看到朝鮮文字,我很難感覺到自己已經離開了中國。
但 當我拿出手機,我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了另一個國家,甚至是另一個世界——手機信號消失,即便開通了國際漫游也是一樣。迄今為止,朝鮮境內無法使用任何外國 的SIM卡;要想使用手機撥打電話,唯一的辦法是使用朝鮮本地的SIM卡,而外國游客目前只有在平壤機場才能購買到這種SIM卡。
據車導和小周介紹,朝鮮的SIM卡可以撥打國際長途,但價格高達每分鐘17元人民幣。雖然是3G網絡,但朝鮮的SIM卡并不支持訪問互聯網——其實不只是手機,絕大多數的PC也同樣無法訪問因特網,只能在一個名叫“光明”的國內網中做些有限的事情。
在羊角島國際飯店,我獲得了四天的朝鮮行中唯一一次通過互聯網與境外聯絡的機會。
這家酒店內裝修華麗,臺球室、保齡球室、賭場、酒吧、旋轉餐廳、書店、奢侈品商店等應有盡有,屋內設施也還算齊全。但在數字化方面,這家全朝鮮最高檔的“特 級”酒店卻比不上國內的大多數快捷酒店。大堂和酒吧內沒有WiFi,屋內也沒有網線接口,一臺25寸的CRT彩電只能夠播放2個朝鮮本地頻道以及BBC、 鳳凰衛視等少數境外頻道。
在大堂的一側有一個通訊吧,在這里游客能給境外打電話、寄送明信片或使用一臺能夠聯網的電腦發送郵件。服務員都是朝鮮人,英語和漢語都不太好,交流起來有些吃力;而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這個通訊吧由一家中國公司運營。
發郵件的過程十分繁瑣,需要首先填寫申請,寫上姓名、國籍、房號和目的郵箱,然后用Outlook Express離線寫郵件,寫好后由服務員來聯網發送。
轉播到騰訊微博

羊角島國際飯店通訊吧內的電腦
利用寫郵件的機會,我查看了這臺搭載17寸液晶顯示屏的電腦的基本信息——英特爾奔騰E5200處理器、1GB內存,操作系統是早在2010年就不再享受微軟支持的Windows XP SP2。除了基本Office以及Adobe Reader,這臺電腦上也沒有裝什么第三方軟件。

從羊角島國際飯店發出的郵件的原始信息,27個小時后我才收到這封郵件
發郵件的價格高得有些離譜——每25KB流量20元人民幣。為了體驗這一服務,也為了給自己留個紀念,我向自己的Gmail郵箱發送了一封郵件。不過,回到國內后我發現,這封郵件在發出后27個小時才到達我的收件箱。
飯店賭場內,身為中國人的小周在朝鮮同樣無法訪問互聯網,無法通過網絡與國內的親朋好友聯系。
“我只玩單機游戲……一部電影反復看。”他說這些話時依舊帶著標志性的笑容,卻很難掩飾住心中的落寞。
在這個暗無天日的地下室里,他已工作了一年半,期間只在今年春節回國一次家,平時也較少與家人電話聯絡。工作合約還剩半年的他顯然對于這樣的狀態并不滿意,當團友問他是否還會續約時,他干脆地回答道“不續了”,雖然幾位同事就站在他的身旁。
這就是朝鮮,一個與世隔絕的國家,一座信息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