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財大氣粗的阿里金融創始人馬云(微博)曾多次表態,不會和銀行競爭,只是“拾遺補闕”,銀行不想做的由他們來做,但阿里金融在金融服務領域已形成貸款、擔保、保險、信用卡、支付結算等全流程,除了吸儲,功能與銀行相似。
民營資本到底有多想進入金融業,從阿里金融身上可見一斑。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傳出消息,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這一表態立刻激發民間資本大佬的投資熱情。
6月28日的陸家嘴論壇上,也將就“如何推動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而進行研討。參與討論的經濟學家紛紛呼吁放開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政策,以解決龐大的影子銀行體系對金融業的侵蝕,引導民營資本來支持實體經濟而非高利貸。
屢次突破無果
無論是2005年的非公36條,還是2010年的新36條,都曾鼓勵金融業對民營資本開放,但困難卻在暗處。
2000年,上海久先公司向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申請設立中國僑匯銀行,后者以上海銀行競爭已經十分充分的書面理由,拒絕了久先公司的申請;2004年6月底,由中瑞財團的四大股東——泰力實業、奧康集團、神力集團以及國光投資有限公司發起籌建的建華民營銀行也沒有得到監管部門的批復;經濟學家徐滇慶曾經組建長城金融研究所,試圖推動五家民營銀行的設計方案,最終也未獲批。
“引入更多的競爭,可以使整個經濟體的利率下降,更重要的是中小民營銀行的出現,會更照顧中國的中小企業。”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
6月28日,交通銀行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費方域也向本報記者表示,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有過先例,只不過當時成立的銀行,目前的規模依然很小,只是地方性銀行,比如浙江的泰隆銀行、稠州銀行,江蘇的常熟農商行等,現在業界希望看到的是國家能夠放開設立民營資本全資控股的銀行,而并非只是參股。
小貸公司和村鎮銀行是政策準入限制的典型樣本。
“在之前的政策制度下,像馬云這樣的民營企業家要想辦一家銀行難度不小。這幾年小貸公司在全國遍地開花,已經達到數千家之多,小貸公司可以由民營企業控股,但由小貸公司升級為村鎮銀行,民資就會喪失控制權。根據銀監會規定,村鎮銀行發起銀行的持股比例限制為15%,如浙江瑞安華峰小貸公司想轉制,溫州市政府也曾想借此樹立示范效應,但在發起人、控股權、監管方等制度天花板長期無法突破后,該公司意欲借道香港成立專業財務公司。”溫州市金融辦一位負責人也向本報記者表示。
政策放開仍謹慎
政策已經放出信號,但恐難無法立竿見影。
此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受訪時表示,最近要求銀行業對民營資本開放的呼聲越來越高,政府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是,民營資本為何要進入銀行業?是由于這些資本進入銀行業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嗎?
“可以說,只要銀行利率不實現市場化,只要政府對銀行進行價格管制及信貸規模管制,那么無論是何種資本進入銀行業,都是無法形成有效市場機制的,銀行業的競爭只能是信貸規模的競爭而不是風險定價的競爭,有效市場價格機制根本無法形成。民營資本之所以要突破國有資本對銀行業的壟斷,最為根本的問題是最近國內投資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無論是股市還是房地產市場,都將面臨較大風險。而在民營資本看來,利潤高而又風險低的行業只剩下幾個嚴重壟斷性行業。”易憲容分析說。
易憲容也建議,對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要慎重之慎重,因為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現代銀行是對存貸款風險的定價,而這種定價必須要有長期演化而成的信用來擔保,如果民營資本沒有這種信用,那么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的信用就得由政府來擔保。即使是管理十分嚴格、操作流程比較清晰的國內銀行,銀行工作人員盜用銀行資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如果讓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私人銀行主事者要盜用存款人的資產更是易如反掌,而且在短時間得以完成。當這種情況發生,存款人在民營銀行的資產將面臨著巨大風險。
而在陸家嘴論壇上,無論是銀行業人士還是經濟學界,都普遍認為,在目前的基礎上放開民營資本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和中小銀行,是民營資本穩健進入銀行業的路徑。
費方域受訪時表示,應該選取那些經過數年市場考驗、做得規范的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升格為民營銀行,這樣從審批來說相對容易,風險比較小,而不是平地拔起式地捧幾個民企組建銀行。
“另外一種方式是推動地方政府從地方性銀行中退出,將地方性銀行改造成真正的民營銀行,但是這種方式難度很大,地方政府不會輕易把掌握的金融資源輕易地放手,尤其很多地方性銀行也在爭著上市,讓他們把手里的銀行股權轉賣給民營資本,沒有相當好的溢價,沒有一個地方政府會愿意。”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慶坦言。
民資銀行樣本
民營資本控股的銀行,必然會增加銀行業整體風險嗎?
從1993年改制成立的浙江泰隆銀行,在其股東中,身份全是清一色的民營企業和自然人,另外還有浙商銀行、臺州商業銀行、稠州銀行,民營資本最發達的前沿地區,并非滿眼全是高利貸和“跑路人”,這些銀行盡管經營區域只在江浙滬地區,但是無論從存貸比、營業利潤、不良率控制的指標上,都明顯領先于大中銀行。
“現在,就連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甚至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都開始有意識地學習借鑒這些民資銀行的經營模式,只要制度配套完善,民營資本不僅不會增加風險,還會成為現有銀行體系的重要補充。”上海杉杉創暉創業董事長宮毅分析指出。
費方域也表示,放寬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需要有三大重要前提,首先就是利率市場化,這是放開銀行業準入的關鍵,如果利率水平被人為干預,那么資金的供求都會扭曲,進而影響到銀行市場的準入決策,此時放開銀行業準入,無非是以錯誤的價格信號、吸引不恰當的機構進入市場,短期之內可能有助于資金配置效率提高,但長期來看,卻埋下了深深的風險。
“第二個是建立適應中小銀行的監管體系,中小銀行尤其是剛剛以民資形態進入的民營銀行,在生存環境與經營模式上與傳統銀行都不盡一致,需要建立符合其自身特點的監管體系。此外,還需要完善退出機制,只有及時清除經營不善的銀行,才能保證銀行業的健康發展,完善退出機制,是真正放開銀行業準入的重要前提。”費方域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