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網站日前發表文章稱,亞馬遜創始人兼CEO杰弗·貝索斯(Jeff Bezos)的行事風格總是出人意料。他從不青睞媒體,很少接受采訪,不喜歡家庭生活出現在雜志上,但卻自掏腰包2.5億美元收購了陷入困境的傳統媒體巨頭《華盛頓郵報》。
沒有人知道貝索斯會如何處理這家公司。他將亞馬遜打造成了一家工作積極忘我、一切以用戶為中心的公司,但這些優勢似乎并不足以拯救《華盛頓郵報》。一方面,貝索斯要克服紙媒行業的保守意識,另一方面還要消除亞馬遜與政府密切協作帶來的新聞報道障礙。
亞馬遜成立之初,曾經配備了編輯團隊專門撰寫書評。現在,貝索斯擁有了一支實力更加強大的采編團隊。他對打破舊模式的執著,以及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將對《華盛頓郵報》帶來何種影響,我們只能期待貝索斯的“出乎意料”。
以下為《紐約時報》文章主要內容:
早期的亞馬遜員工應該還記得他們的免費阿斯匹林被取消的那一天。
那是1999年底。在經過數年無節制的發展之后,互聯網繁榮開始動搖。作為互聯網繁榮期間最知名的公司之一,亞馬遜背負著巨額的債務和不斷增加的虧損。亞馬遜創始人兼CEO杰弗·貝索斯不得不說服華爾街,他確實能夠削減成本。
但如何削減?亞馬遜從未像硅谷其他公司一樣給員工提供過免費的按摩或壽司等福利,員工們唯一免費享有的就是阿斯匹林。所以,阿斯匹林被取消了。
這種做法引起了一些抱怨,但是包括裁員在內的成本削減措施,以及對未來盈利的承諾,幫助亞馬遜避免了厄運。現在,14年過去了,49歲的貝索斯已經成為非常富有和成功,他甚至能夠自掏腰包斥資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來震驚世界。
總是出乎意料
沒有任何人,甚至包括貝索斯自己,都不知道他會怎么處理這家著名的傳統媒體。畢竟,這個人曾經說他希望自己的妻子要具備從第三世界監獄將他解救出來的能力。他總是有些出乎意料的想法。
在貝索斯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取消免費阿斯匹林和類似事件表明,他有決心做任何成功必要的事情,并且極其專注于細節,甚至會顯得有些荒謬。另外,他也不在乎其他人會不會為此頭痛。
“杰弗表面上很傻,總是標志性地傻笑,但他其實非常強硬,”亞馬遜的第55號員工詹姆斯·馬庫斯(James Marcus)表示,“就算他只在自己吹噓的重塑新聞業之路上走到一半,也必定會有一些雞蛋被打破。”
貝索斯是亞馬遜的唯一創始人、公眾代言人、頭號大股東,以及夢想大師。“對于我們很多人來說,創造世界上最大書店已經滿足,”亞馬遜的251號員工凱利·弗雷德(Kerry Fried)表示,“但杰弗的目標更加遠大:征服整個世界。”
有很多人都在誹謗他,如果你家周圍有書店,只需去問一下便知。但有一個觀點越來越難以反駁:他是繼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之后,對人們生活影響最大的企業家。
亞馬遜作為一家價值1250億美元的企業,在很多程度上就是貝索斯個性的反映。到目前為止,亞馬遜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大型零售商,但這個標簽已經遠遠不能反映亞馬遜的現在。它還是一個電影工作室,一個藝術館,以及一家出版商。這是一個觸及世界各地的帝國,甚至擁有自己的貨幣“亞馬遜幣”(Amazon Coins)。它沒有,也永遠不會有的,就是舊時代的利潤。
潛在利益沖突
這家公司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監管和競爭問題,這可能給《華盛頓郵報》的新主人帶來一些利益沖突。亞馬遜明確反對美國多個州對電子商務公司征收銷售稅的計劃。在司法部就反壟斷問題調查并處理五家出版商和蘋果的案例中,亞馬遜就是最大的受益人之一。它與沃爾瑪和IBM等大公司競爭,而且在推出當日送達服務之后,還與日用品連鎖零售商和藥店形成了競爭。
亞馬遜的數據存儲部門日益強大,這家公司也成為政府部門的重要合約商。如果傳說中的亞馬遜手機成為現實,那么它又會出現一些競爭對手。
其他報紙發行商也有類似的沖突。《華盛頓郵報》公司旗下擁有盈利性教育機構Kaplan,該機構曾被美國國會調查,公司也致力于進行調整。但是《華盛頓郵報》仍然堅持做新聞調查研究。有人認為,僅僅更換主人不足以改變這種文化。
“新聞從業人士非常保守,”公共正直中心(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執行主管比爾·布岑伯格(Bill Buzenberg)表示,“他們很難改變,當然也很難推銷自己的核心原則。”
或許如此。但是幾乎沒有一家新聞機構會面對一個熱心破壞,而且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新主人。正如前亞馬遜員工史蒂夫·耶格(Steve Yegge)所說:“他能夠把普通的控制方法做得像決絕的措施一樣。”曾有一則事實:貝索斯曾經想把亞馬遜命名為“無情”(Relentless)。
現在已經擔任《Harper’s》雜志主編的馬庫斯表示,這樣做是有意義的。他說:“貝索斯熱衷于被破壞的商業模式,而在任何人的眼中,新聞業的商業模式都已經遭到了破壞。”
從不青睞媒體
貝索斯收購《華盛頓郵報》還有一個原因,恐怕連最有想象力的媒體批評者都想不到:他從來都不是新聞業,或者是記者的粉絲。他只會在有事情要推廣的時候才會接受采訪,而且總是只說主題。他喜歡隱私,沒有雜志能夠拍到他與妻子麥克肯齊(MacKenzie)以及四個孩子在西雅圖湖邊豪宅里的景象。因此,亞馬遜發布季度業績后的分析師電話會議成為記者們的特殊節日。
甚至連Kindle電子閱讀器銷量這樣一個基本令吸引人的數字,亞馬遜都從未公布。在該公司的西雅圖總部,沒有任何明顯標志說明內部功能。從亞馬遜泄露的秘密,甚至比美國國家安全局還少。
熱心慈善事業的比爾·蓋茨及其妻子梅琳達均在《華盛頓郵報》董事會任職,他們原本更有可能收購這家報紙。《華盛頓郵報》公司CEO唐納德·格拉漢姆(Donald E. Graham)擔任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導師,后者也是潛在的收購者。但當真正的收購者貝索斯浮出水面之后,沒有人能掩蓋自己的震驚。無論是他的管理風格還是企業成功經驗,或者是對保守秘密的熱心,都不太容易應用到這筆全新的資產。
“所有關于亞馬遜的報道,你都會看到這樣一句話:‘亞馬遜發言人拒絕對此發表評論’。”馬庫斯說。的確如此。亞馬遜發言人德魯·赫爾德納(Drew Herdener)拒絕對這篇報道發表評論。
以用戶為中心
盡管毫無爭議地成為這個時代最令人震驚的事件之一,但亞馬遜對《華盛頓郵報》這樣一家報紙在盈利方面幾乎提不出任何經驗。金融行業人士指出,在過去十年里,蘋果每季度的盈利相當于亞馬遜的兩倍多。上個季度,亞馬遜凈虧損為700萬美元。盡管利潤率低,但華爾街仍然青睞亞馬遜。
亞馬遜喜歡把利潤直接轉給用戶。亞馬遜以折扣價格銷售商品,經常提供免費送貨,如果用戶想退貨,亞馬遜也會在收到貨品前退款。有時候,亞馬遜做得更多。比如說,你買了一本書,發現并不適合自己。然后你告訴亞馬遜想要退貨。你可能會收到這樣一條郵件:“留著這件商品,等著收取退款!我們來承擔!”
這顯然是一種廣交朋友、損失金錢的做法。但是華爾街堅信,這家公司總有一天會憑借數千萬用戶盈利,換句話說,通過銷售獲得真正的利潤。或許就在明年,也或許是后年。從一開始,貝索斯就讓亞馬遜成為一家依據潛力,而非現狀吸引投資的公司。
曾與貝索斯密切共事的人們稱,他拒絕在與消費者沒有直接關系的事情上浪費時間。“這是他的個性所在。”一位前亞馬遜員工說。
忘我工作精神
隨著科技公司越來越年長,越來越龐大,他們難以保持創業時期的激情與勇敢,甚至經常失敗。亞馬遜則是例外。一位前亞馬遜員工說:“如果亞馬遜要推出一款新產品,有時候一天的工作都沒有盡頭。”就像有的亞馬遜員工開玩笑所說,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針對那些不喜歡自己工作的人們而言的。
在西雅圖,那些部分收入來自股票的亞馬遜員工們,在過去五年已經經歷了600%的股價上漲。亞馬遜9萬員工中大多數在倉儲中心工作,這里的起薪是大約每小時12美元,員工如果動作遲緩,會很快丟掉工作。
2011年5月的賓夕法尼亞州艾倫鎮(Allentown)天氣極其炎熱,導致這里的亞馬遜倉庫員工們幾近崩潰。持不同態度的另外一家公司可能會安裝空調,或者至少在最熱的時候允許員工在家休息。但如果亞馬遜也這樣做,東海岸的消費者或者就無法像預期的那樣盡快收到自己購買的爵士樂CD、嬰兒尿布,或者是瓶裝蜂蜜。
因此,這家公司選擇了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據賓夕法尼亞當地媒體報道,在最熱的五天時間里,亞馬遜在倉庫外面安排了救護車和醫護人員。共有15名員工在倒下后被送到當地醫院,還有30多名員工在倉庫里接受了醫護人員的治療。這家媒體援引亞馬遜員工的話報道稱,當時倉庫內溫度計顯示,室內溫度已達114華氏度(約合45.6攝氏度)。亞馬遜沒有對媒體發表任何評論,不過隨后安裝了空調設備。
貝索斯不可能像對待倉庫員工一樣對待《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們。“我認為他不會關掉空調。”Outsell分析師肯·多克特(Ken Doctor)表示。但是多克特認為,貝索斯確實有一個相關的擅長領域:收集用戶數據,然后推測用戶喜歡什么。“《華盛頓郵報》有一大批政治新聞讀者,”多克特表示,“但從未把這些讀者資源投入商用。”
貝索斯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金錢,很多金錢。“世界上沒有人能拯救報紙行業,”獨立研究分析師克雷格·胡伯(Craig Huber)表示,“他要在目光所及的幾乎所有方面解決運營虧損問題。我覺得,《華盛頓郵報》賣給他,只是因為他更愿意接受這些虧損。”
與政府關系復雜
對于任何一家報紙,對本地政府進行報道都是其核心職能之一。對于《華盛頓郵報》而言,這指的就是聯邦政府。然而近年來,亞馬遜已經成為政府合約商,事實上成為政府的數字檔案柜。
貝索斯推出的云計算業務,即亞馬遜網絡服務(以下間稱AWS),是面向第三方推出的領先的計算和數據存儲租賃服務。除了數十萬個人和企業,世界各地還有超過2000個研究機構和政府機構使用AWS服務。亞馬遜建設了多個大型數據中心,每個中心都架設了數十萬臺服務器,另外世界各地還有42個小型數據中心。
這些數據中心的運行,就像AWS有關的所有細節一樣,都成為亞馬遜嚴格保守的秘密。甚至公司高管都必須有一個合理的原因才能進入這些大型設施。
除了八個大型數據中心外,AWS還為美國政府運行著一個名為GovCloud(意即“政府云”)的獨立數據中心。GovCloud需要遵守美國政府的《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TAR)規定。只有美國公民可以使用這些電腦,很多其他的政府事務工作,無論是涉及美國政府還是其他國政府,都在其他的AWS數據中心完成。
最近,AWS獲得了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價值6億美元的合約,提供云計算服務。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詹姆斯·斯坦頓(James Staten)表示,獲得CIA的合同對亞馬遜來說是個突破。他說:“其他所有的國家安全機構都會想要獲得同樣的計算能力。”
與此同時,其他任何一家云服務公司都想要從中分一杯羹。IBM正式對這筆交易提出抗議,美國政府審計辦公室也認為CIA應當重新評估這筆交易。亞馬遜可能會正式申請最初的合約有效。
盡管收購《華盛頓郵報》的是貝索斯,而非亞馬遜,但由于貝索斯既是亞馬遜CEO,又是公司最大的股東,因此關系錯綜復雜。美國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凱特·馬丁(Kate Martin)表示:“對于《華盛頓郵報》這樣一家大型報紙,與政府及政府最秘密的部門牽扯上合約關系,這會帶來嚴重的潛在利益沖突。”
但是史蒂夫·阿夫特古德(Steve Aftergood)表示,如果《華盛頓郵報》因為亞馬遜的業務關系而不發表任何關于CIA的報道,“那么必然會有大量的媒體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大肆渲染”。
《華盛頓郵報》最知名的記者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表示,他十余年前在科羅拉多州Forstmann Little大會上第一次與貝索斯見面,大會期間雙方多次交流。
伍德沃德表示,他與貝索斯討論項目和書籍時,“他的認真態度,以及獨立、勇敢的價值觀總是令我驚訝。”他表示,希望貝索斯作為一家“以用戶為中心”的公司管理者,能夠認識到讀者對高質量新聞報道的重視。
曾經面臨爭議
貝索斯此舉顯然引起了轟動。但是幾年來,貝索斯的批評者一直不遺余力。除了來自書店、出版商、發行商及所有生存受到挑戰的團隊的抱怨,還有兩件爭議事件預示著他作為《華盛頓郵報》新主人可能遇到的沖突。
2010年底,維基解密曾短暫使用亞馬遜AWS服務托管自己的加密文件,但遭到亞馬遜切斷服務。亞馬遜稱,這樣做并不是出于政府的要求,而是因為維基解密違背了亞馬遜的規定,即發布自己并不擁有的內容。但這一做法遭到吐槽,電子前沿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稱亞馬遜“夾著尾巴跑開了”。
另外一起指責則是維基解密的情況截然相反。匿名青少年社交服務Ask.fm被英國媒體指控放縱網絡空間的欺凌行為,導致四名少年自殺。媒體要求亞馬遜停止為Ask.fm提供托管服務,但亞馬遜女發言人只是證實它確實為Ask.fm提供服務,但卻拒絕發表進一步評論。
不缺編輯經驗
關于貝索斯會對《華盛頓郵報》做什么,媒體報道基本全都忽略了這一點:他曾經管理過一支大型的編輯團隊。
在亞馬遜發展早期,貝索斯曾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為亞馬遜銷售的圖書撰寫評論。這絕對不是一個平凡的舉動:誰聽說過書店還養著編輯?但是這種做法為亞馬遜提供了很高的可信度。貝索斯從未說過書評應當積極正面,并給予了這個部門絕對的支持。
直到他放棄支持。當時亞馬遜員工稱這是一場傲慢的書評員與數據驅動的MBA之間的較量,后者指出很少有人真正閱讀書評,所以亞馬遜不應費大力氣撰寫書評。
“這是一場文化戰爭,最終對方獲得了勝利,”當時任職于亞馬遜編輯團隊的蒂姆·阿佩羅(Tim Appelo)表示,“因為貝索斯驅散了我們,所以亞馬遜編輯團隊的很多人都感到不滿。”
最終,職業評論為創新型的用戶評論讓步,有時候這是一種公正的評價,但也有時候這其實是作者的母親偽裝后發表的贊歌。二者無法分辨,管理層也沒人在意。隨后,很多書評作者主動辭職或者被辭退。
不過阿佩羅并沒有表達不滿。事實上,2006年他曾經第二次進入亞馬遜,推銷自己的數字視頻商店。現在,阿佩羅在《The Hollywood Reporter》任職。
“貝索斯深知,市場與理念之間存在差異。”阿佩羅表示,“他不懈且冷酷地推動發明創造,但我認為他不會過于偏袒MBA團隊。”無論這一說法是堅定信念還是一廂情愿,在這樣一個報紙行業的多事之秋,這或許是《華盛頓郵報》可以期待的最佳結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