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私密社交網站Path當地時間周四同時針對Android和iOS平臺推出了3.2版本,這一版本包含了付費訂閱服務,該服務的月費為1.99美元、年費為14.99美元,付費用戶可以使用Path提供的所有貼紙和濾鏡。此外,新版本Path還新增加了更為私密的分享功能,即允許用戶只能與特定好友共享內容,而不是Path網絡上的全部用戶。對此,外界有分析認為,Path希望通過此舉重新拾自己在應用發布之初同用戶之間的“親密關系”,并試圖為公司帶來更加可觀的營收數據。
事實上,在打著免費旗號的服務中推出含有訂閱費用的服務一直都是諸如Dropbox和Evernote這些取得成功,并搖身一變成為一家身價過億企業的秘訣,而對于貼紙功能的投入也恰恰是知名即時通訊應用Line在日本大紅大紫的重要原因之一。該公司在昨天表示,Path應用剛剛開始為用戶提供貼紙和濾鏡服務,并計劃在未來向用戶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服務,比如Path個性化皮膚等。
在過去一年中,盡管Path的宣傳方式一直為外界所不齒,但該公司還是憑借短信廣告和自動撥號系統的營銷方式為公司獲取了大量新增用戶。而且,在推出了訂閱服務后,Path將有可能繼續延續自2010年發布以來一直無廣告的核心目標。
一場豪賭
不可否認的是,此次新增的付費訂閱服務對于該公司來說仍然是一場不小的賭博。Path方面透露,得益于自己同全球各地運營商所達成的預裝協議,該公司已經總計擁有超過2000萬用戶,但該公司并沒有透露其每月活躍用戶的具體數量,也沒有給出當前貼紙組合(售價0.99美元)和濾鏡包(1.99美元)的具體銷售數字。
與此同時,Path還在鼓勵用戶付費購買一些虛擬物品,但Facebook此前已經免費推出過類似的服務。無獨有偶的是,無廣告付費社交網絡App.net(類似于無廣告版的Twitter)在自己發布首年僅僅收獲了10萬用戶。這一例子似乎已經明確表明了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社交網絡可以提供相似服務的前提下,市場的后來者一般很難撼動霸主地位這一事實。
對此,Path產品經理辛西婭-薩瑪妮恩(Cynthia Samania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從用戶身上發現,他們Path賬戶的朋友列表其實涵蓋了非常廣泛的范圍,其中包括了密友、家人以及同事。因此,我們認為用戶需要對自己所分享的內容擁有更大的控制權。”
事實上,這一點恰恰是Path自發布之初所一直竭力秉持的理念。該公司希望將Path打造成一個非常私密的社交網絡,在這一平臺上用戶可以完全無需擔憂自己所分享的內容被不該看到的人看到。因此,該應用在發布之初僅允許用戶添加50名密友,直到最近才將這一限制提高到了150人。
該公司在發布之初曾信誓旦旦的表示:“由于你的密友人數上限被嚴格控制在50人,所以你永遠可以放心的在任何時候發布任何私密內容。這也就是說,Path是一個可以讓你回歸自我的平臺。”
兩大改變
然而,在僅僅一年后,Path便發現人們依然對在這平臺上分享信息的隱私安全有所顧慮。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并給用戶提供更大的控制權,Path作出了改變。首先,該應用推出了用戶可以同特定用戶分享照片、狀態和正在聆聽歌曲的功能。舉例來說,在薩瑪妮恩一位朋友的婚禮上,她就是用這一功能同當天的伴娘分享了婚禮照片。
“有些時候,僅僅同一部分朋友分享信息會更具意義。”薩瑪妮恩如是說道。
其次,該應用效仿Google+推出了一個名為“私人圈子”(Inner Circle)的概念。用戶可以最多添加150名好友到自己的“私人圈子”,并可以僅僅針對這一圈子內的朋友發布私密信息,“私人圈子”的帖子只會顯示在指定好友的消息流中,并以星型標志提醒。
薩瑪妮恩表示,自己僅僅將家人放在了這個“私人圈子”列表內,而其他用戶也可以選擇將朋友作為自己的“私人圈子”。如果要取消好友“私人圈子”身份的話,用戶也只需要再次點擊用戶名字邊上的星型標志即可。
那么,在擁有了所謂的“私人圈子”之后,Path會最終成為理想中的社交網絡平臺,還是會演化成為又一個龐大的“類Facebook社交網絡”呢?顯然,后者是薩瑪妮恩所不希望看到的結局。
“這不是我們的初衷所在,我們并不希望限制用戶在Path上添加好友,只是希望那些本就擁有不少朋友的用戶在推出這一功能后能夠沒有顧忌的分享更多內容。”薩瑪妮恩說道。
的確,如果Path希望繼續以一家獨立公司的身份生存下去的話,它就需要鼓勵用戶在這一平臺上分享更多內容,并投入更多金錢,而這就需要Path重新思考現代人們進行分享的方式。現在,我們不妨靜下心來看看在推出了這一擁有諸多新功能的版本后,Path用戶是否會愿意同朋友分享更多內容以及是否愿意為此而付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