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網站近日刊登的署名為瑞恩·塔特(Ryan Tate)的文章稱,新聞集團此番收購Storyful,表明傳統媒體仍熱衷科技。
瑞恩的文章內容如下:
縱觀科技行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傳統媒體公司收購創業企業的現象彼彼皆是,甚至是毀滅這些創業公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傳統媒體已經認識到其模式的弊端,但卻無法阻止他們繼續嘗試收購新創業科技公司的腳步。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五,電視和發行巨頭新聞集團宣布,將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位于愛爾蘭的創業公司Storyful。Storyful的有線服務主要涉及與當前熱門事件相關的社交媒體內容,包括一些抗議和暴力沖突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等。而在兩周之前,另一新聞巨頭Scripps剛剛以3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視頻新聞聚合公司Newsy。
我們只能希望,在傳統媒體收購科技公司的歷史上,這種規模較小的業務并購比大規模并購交易更加奏效。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時代華納于2000年斥資1.6億美元收購AOL,這一交易可以用慘敗來形容。此次交易本來是想通過創新的方式,把傳統品牌公司(HBO、時代雜志、華納兄弟工作室等)的優質內容融入網站之中,同時再把AOL打造成為業界重要的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然而,事與愿違,時代華納推廣品牌形象和在版權方面的保守方法阻礙了AOL在進軍電子媒體領域方面的所有努力措施,而AOL的對時代華納管理層的傲慢姿態也最終挫敗了時代華納通往現代化的所有努力措施。
另一起事例就是之后的新聞集團收購Myspace的交易。2005年,新聞集團斥資5.8億美元收購了當時在市場上非常火爆的社交網絡Myspace,這次交易也以失敗而告終。最終在交易之后的第六年,新聞集團還是放棄了Myspace,拋售Myspace的價格只有區區3500萬美元。
如今,傳統媒體在此方面似乎更加小心謹慎了,盡管如此,他們對科技的熱情并未減退。他們只是在花費較少的資金用于收購規模較小的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初創型公司。在收購Storyful之前,新聞集團曾收購了Skiff公司。Skiff是一家以電子閱讀技術為重點的初創型公司,而新聞集團之所以收購Skiff,主要還是為了彌補旗下圖書發行公司HarperCollins的不足和旗下網絡分類公司iList的不足。與此同時,《紐約時報》也投資廣告管理工具AdKeeper和Betaworks,Betaworks是一家類似于Digg和News.me的社交媒體孵化器。
這種交易可能充滿潛力,而且也會在業界繼續下去,至少結果要比新聞集團當初以5.8億美元收購MySpace好得多。不過,你還必須弄清楚,傳統媒體公司如今是否過于膽怯,或者是傳統媒體公司在當今傳統方式難以有效賺錢的情況下是否有足夠能力作出改變。當然,這可能也正是傳統媒體的兩難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