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周一發行了價值65億美元的債券。就在上一周,蘋果剛剛宣布去年第四季度創造了180億美元的凈利潤。人們不禁要問:為何蘋果,這家坐擁1780億美元現金的公司,還需要舉債籌資?
簡而言之:稅務問題。蘋果的大多數現金囤積在海外,只要不把這些現金轉移回美國,它就可以避免繳稅。
當然,蘋果也不想把這些現金轉移到美國國內,因為此舉需要繳納最高達35%的稅額,這將是一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繳稅單。
正如最近美國參議員芭芭拉·鮑克瑟(Barbara Boxer)和蘭德·保羅(Rand Paul)提議的那樣,蘋果希望能夠減免稅項。根據這兩位參議員的提議,蘋果把現金轉移回美國的稅率將低于6.5%,這比現行的稅率要優惠得多。
但是這個提議的前景并不樂觀。美國參議員金融委員會主席奧林·哈奇(Orrin Hatch)已經明確表達了對這個建議的懷疑態度。而且這個提議甚至還沒有形成提案。
與此同時,蘋果在美國還是需要現金。彭博社報道稱,此次發行債券所得資金將用于股票回購、股息支付,債務償還等。企業面臨的稅率如此之高,而利率又如此之低,那么蘋果發行債券、然后支付本金和利息的成本要比現金轉移回國內的成本低得多。
除非美國的企業納稅制度改革,否則在可預見的未來,蘋果很可能會繼續通過這種方式籌資。(小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