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什么都在漲,只有工資不見漲。對于廣大市民來說,如何對抗愈演愈烈的通脹,無非兩條路:開源和節流。從開源的角度來看,市民可開源的路并不多,股市似乎是首選。10月份股市大漲,確實讓白領看到了一點希望。然而上周五的暴跌,又無情地澆滅了這一念想。事實證明,股市“二八定律”(20%賺錢,80%虧本)往往是市民的絞肉機而非生財路。
相比開源,節流就容易得多。對都市普通家庭來說,只要規劃得好,每個月都能節省上千元的支出。在通脹不惡化的條件下,完全可以通過節流來從容應對。特別是由于大量團購網(如拉手、最大團等)、打折網(如唯品會網、折扣團等)的出現,通過網購途徑,不需要縮衣節食,就能達到節省大量開支的目的。因此,網購已經從小眾走向大眾,正成為廣大市民節流的新興渠道。
【現象】
超八成網民消費感受“超CPI”
“半個月前叫的干鍋肥腸和香辣土豆絲外賣加兩盒米飯,只要40元。怎么這次卻要49元?”住在廣州五羊新城某小區的張鵬,不解地問前來送外賣的服務員。服務員解釋:剛剛提了價,干鍋肥腸從28元漲到32元了,土豆絲從10元漲到13元了,米飯從1元漲到2元了。“怎么漲得這么兇?就是工資不漲。看來以后要少叫外賣了。”張鵬感慨道。
飯店老板提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4.4%,已經連續四個月超過3%這一通脹警戒線(中國9月份CPI增速為3.6%,8月份CPI增速為3.5%,7月份為3.3%)。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的數據顯示,受到9月下旬以來的臺風暴雨天氣影響,10月份廣東鮮菜、肉禽、鮮瓜果價格高位攀升,鮮菜價格同比漲幅高達31.1%;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6.1%,其中豬肉價格上漲5.4%……為了減少蔬菜支出,住在廣州東興南小區的阿強,干脆將家里原來養花的花盆全部種上了姜蔥蒜及白菜,每個月都能省下100多元的開銷。
顯然,對于全國CPI同比上漲4.4%這一漲幅,普通消費者的感受要遠超這一數字。騰訊網剛剛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截至11月14日,共有近20萬名網民參與調查,其中高達86.07%的投資者認為CPI數據和他們的消費感受不相符,物價漲幅遠超CPI數據;表示CPI數據和消費感受相符的投資者和說不清楚的投資者均占較小比例,僅為9.19%和4.74%。
盡管央行在10月20日進行了2010年的首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此前的2.25%提高到2.50%;二年期利率從2.79%提高到3.25%;三年期利率從3.33%提高到4.20%。但物價的快速上漲,使得銀行存款依然處于負利率狀態。連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都說:“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在CPI持續走高的背景下,富人的資產不過是縮水,而普通市民的生活質量則會明顯下降。
【趨勢】
通脹短期難消除明年或達5%
10月份CPI同比上漲4.4%,漲幅比9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這一數據遠超市場預期。為了減壓,央行在11月10日晚間(11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宣布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一個月內,央行兩調存準、一次加息,調控通貨膨脹的決心非常大。決心大也說明了當前防通脹的嚴峻局面。盡管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否認中國進入全面通脹時代,但他同時也表示,要實現全年CPI3%預期目標,“必須要付出更大努力”。商務部日前在海口舉行的今冬明春蔬菜產銷銜接工作會議上通報,11月上旬,全國36個大中城市大蒜、生姜批發價格同比上漲九成左右。
對于11月份的CPI數據,市場普遍都不樂觀。高盛亞洲執行董事及資深經濟學家喬虹指出,由于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及前段時間中國很多地方受到洪澇等災害的影響,中國CPI一直居高不下,或將于今年11月達到最高點。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CPI增速較快,一方面來自于國內物價上漲的通脹壓力;另一方面,還有來自國外的輸入性通脹壓力。美聯儲啟動第二輪量化貨幣政策,未來半年將向市場注入6000億美元,這將推動全球范圍內的通脹。如果處理不好,明年國內的通脹有很大的新增壓力。她預測,明年CPI增長會保持在4%左右。
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看來,經過加息及一系列抑制物價措施的出臺,11月份、12月份CPI可能會有所回落,但新漲價因素的強動力將持續至明年上半年。“明年上半年,多數月份CPI會超過5%的水平。”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更是直言,今年全年將CPI增幅控制在3%肯定實現不了的,能控制在5%以內就屬于溫和通脹。因為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不能夠馬上收得很緊,去年很多新建的項目尚未竣工,今年如果一下子把貨幣收得很緊,那么這些項目可能無法繼續完成。“剎車要剎,但是不能一下子剎得太厲害。”
央行副行長馬德倫就指出,年內是否再加息,要根據形勢變化決定。“目前很難給出準確回應,還要根據統計局給出的數據等多條件去判斷。”5%的CPI增幅預期,對于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來說,無疑將面臨更大的考驗。
【案例】
省錢達人應對通脹小竅門
省錢達人葉小姐將自己的省錢策略歸納為四大竅門。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在四大竅門的指導下,葉小姐家庭每個月節省下來的開支竟然在2000元左右。
小竅門一:自己做飯。盡管菜市場的菜價也在飛漲,但相對于飯店的價格,自己做飯還是能節省很大一筆費用。晚上可以做多一點,第二天帶盒飯到公司/單位,現在很多公司/單位都配備了微波爐,自己帶餐既實惠又衛生。以前葉小姐和其先生每個月花在餐館就餐的費用在2000元左右,而自己做飯一個月的費用只要1200元左右。但這一筆每月就節省了近七八百元。
小竅門二:多參加團購。現在的團購網,不但能購買日常生活用品,還有大量的服務性產品,如理發、足浴、團購餐、SPA、旅游、電影票等,可謂一應俱全。團購的價格,往往不到正常消費的一半。且參加團購的廠商,往往都是一些較有實力,希望通過團購進行宣傳推廣的廠商。以前葉小姐夫婦每個月花在理發、美容、健身、看電影上的花費,也在1000元左右,通過團購,費用立即直線下降到500元左右。
小竅門三:上折扣網買實惠。口碑好的折扣網,提供的名牌產品,價格十分優惠,產品質量有保證,一件往往能當兩三件用,實用率高。葉小姐此前每個月花在衣服上的費用在600元左右,加上先生的服裝費,一個月平均需要1000元。而在折扣網上買服裝,往往能優惠50%以上。每個月也能節省500元左右。當然,對于那些沒有保障的所謂折扣店,消費者則要當心,以免陷入消費陷阱。
小竅門四:少些不必要的應酬。上酒吧、唱K、朋友同事聚餐,這筆開銷往往會較大,其實這當中不少應酬都是可有可無的。因此,除了保持必要的應酬之外,其他的應酬盡量少參與,也可節省一筆開支。
【應對】
網購成對抗通脹新途徑
雖然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說法,我國現在沒有進入全面通脹時代,但面對愈演愈烈的通脹壓力,廣大市民的心理恐慌度必然進一步加重。要應對高企的CPI,開源節流就成為必需。9月底以來股市火爆,10月份,上證指數漲幅超過15%,為今年以來漲幅最大的月份。很多人看到了股市的財富效應,以為能通過股市來對抗通脹。央行11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居民儲蓄銳減7000億元創單月歷史紀錄,表明大量資金向股市轉移。然而,上周五的一通暴跌,頃刻間讓上萬億紙上財富化為烏有,看來,要想通過股市開源對抗CPI,不過是一廂情愿而已;而樓市也在嚴厲的調控之下上下兩難;金價也在創出歷史新高后快速回落,追高的投資者悉數被套。
開源難,相比而言,節流就顯得容易得多。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網絡購物的低價優勢在CPI一路走高的背景下更加凸顯。在網絡購物中,今年以來火爆的團購和折扣網,更是成為網民抵御通脹的一大法寶。用習慣了網購的人的說法,在網絡里,沒有通脹!
團購:聯合起來力量大
在深圳某公司做會計的李小姐準備11月份去日本度蜜月。張小姐近來迷上了網上團購,經常在團購網上找到一些驚喜,因此,李小姐決定去團購網上再碰碰運氣。在“愛幫團”上,李小姐真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東:僅售50元即可獲得原價6880元日本東坂6日游2000元代金券。“兩個人就節省了近4000元,相當實惠。”
相比李小姐這樣的團購新秀,廣州某媒體記者張藝更是一個團購精。張藝告訴記者,她每天都要上團購網上去看看,只要有合適的產品和服務,又離單位或者家比較近,就采購下來。“僅僅在10月份,我就團購了理發、餐飲、SPA、化妝品、電影票等,總體來看,比正常價格至少要便宜60%以上。只要團購的東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那么一個月就能節省近千元的費用。”
今年以來,團購網成為網絡購物最火熱的形式,各種團購網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不少門戶網如新浪、搜狐、騰訊等大佬也加入了團購大軍之中,形成了“百團大戰”的局面。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的團購網數量已經超過500家。團購網提供的優惠價格,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參與其中。團購的模式,就是消費者聯合起來,共同購買產品或者服務,而團購網作為平臺方,可以用大單與上游廠商討價還價,幫消費者拿到相當高的折扣。商家之所以愿意給消費者提供低價產品或服務,也是因為團購網聚集了相當的人氣,通過低價可以吸引潛在客戶上門。“只要消費者認可了產品或者服務,就會變成回頭客,商家不過是拿出有限的資金,在團購網上做促銷宣傳。這是個多贏的結局。”5151團創始人潘文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不過,資深團購精張藝也提醒團迷,團購之前一定要多了解產品或服務商家的品質,留意團購者的留言,結合自身實際需求盡量采購有知名度的產品或服務。“現在團購還相當不規范,不能因為圖價格便宜而瞎買一氣。近期我買了個團購餐,其中的大閘蟹只有乒乓球大,就餐環境也非常糟糕,這樣的團購今后我再也不會碰了。”
折扣網:在這里沒有通脹
除了團購,網民的另一大發現,就是名牌折扣網的超值體驗。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動輒幾百上千的名牌服飾、運動鞋、化妝品,盡管能夠消費得起,但畢竟有些舍不得。而名牌折扣網的出現,則讓這一消費需求得以輕松實現。在名牌折扣網中,最有人氣的無疑當屬唯品會網。
“一雙彪馬Puma的運動休閑鞋,專賣店價格在600元左右,而在唯品會網上,搶購價只要150元。一雙耐克運動鞋,市場價在700元以上,而唯品會網上的價格不到200元。我以前在淘寶上買些所謂的韓版休閑鞋,價格也在150元左右。買回來后穿了不到一個月,鞋底就磨穿了。而唯品會網上都是正品,質量有保證。這么低的價格買到名牌放心產品,所以我和同學們都十分喜歡這個網。”南海東軟信息學院學生向永林告訴記者。據向永林介紹,他同宿舍的同學,今年開學以來所買的運動服裝、鞋,幾乎全部都是在唯品會網上搞定的。
除了名牌服裝,名牌化妝品、小家電等也是唯品會網上熱銷的商品。在某公關公司上班的覃小姐,自從發現了唯品會網后,經常會在這個網站上淘一些自己喜歡的名牌化妝品。“很多網店上賣的所謂名牌化妝品,品質都不讓人放心,不少都是假貨。唯品會網上的產品,都有保險公司承保,買得放心;折扣一般都在7折左右,也相當實惠。”
記者在唯品會網位于南海的倉儲中心看到,在2萬平方米的倉庫內,擺滿了服裝、鞋、化妝品、小家電等名牌產品,工作人員緊張有序地將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打包封裝,快遞公司現場辦公將包裹拉走。“現在唯品會網的出單量高峰日可達9000~10000件左右,在我們并沒有做大型推廣的前提下,唯品會網靠消費者的口碑傳播,已經有了150萬的會員,其中活躍用戶超過35%。維品會網的出現,使得消費者能以較低的價格方便放心地購買名牌正品。出單量的井噴,說明了消費者對這一模式的認可。”唯品會網CEO洪曉波告訴記者。
據洪曉波透露,他之所以會創建唯品會網,靈感來源于其太太。兩年前,洪曉波發現他太太清晨起來就守候在電腦前,興奮地等待搶購一款名牌包。這讓他意識到,名牌折扣網對消費者而言有著巨大的誘惑。日前,唯品會網剛剛得到了知名風投紅杉和DCM的2000萬美元投資,是國內B2C電子商務領域有史以來A輪最大一筆風投。
“大家都說現在通貨膨脹,但在唯品會,這里沒有通脹。”一位唯品會會員在收到自己的訂單后,在唯品會網站這樣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