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月26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 中國官員近日“密集回應”西方就“網絡自由”對中國的攻擊,引起了西方媒體的大呼小叫。此前西方輿論似乎習慣了中國官方的謹慎和低調。在中國沒有一個官員靠批評西方出名,但西方政客靠罵中國吃飯的一抓一大把。路透社說,美國政府越是提高調門,北京越不可能妥協。
25日,西方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有關中國政府就“網絡黑客攻擊谷歌”事件的回應。
英國廣播公司(BBC)以“中國密集回應網絡自由說”為題報道說,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發言人及國務院新聞辦發言人24日分別就“網絡黑客攻擊”和中國互聯網管理發表評論。工信部發言人強調,中國也是網絡攻擊的受害者,并說“指責中國政府參與黑客攻擊”是“抹黑中國的行為”。國務院新聞辦發言人則強調,“中國互聯網發展和管理的方針政策符合中國國情和國際通行做法”。
美國《華爾街日報》25日的報道評論說:“中國對美國在互聯網問題上的批評報以更高調的輿論還擊。”該報還專門報道了《人民日報》的一篇批評美國奉行的是雙重標準的評論,并說它是“中國官方媒體所作出的措辭最為嚴厲的回應。”
法新社則報道《環球時報》的聲音,稱環球時報英文版的回擊更猛烈,“在其社論中說美國本身就是黑客攻擊的主要來源地”,“華盛頓有一支8萬人的網絡部隊,裝備有2000多種網絡病毒”。
歐洲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德國《圖片報》25日以“中美網絡戰升級”為題報道說,中國政府對希拉里講話進行了回擊,并稱這損害中美關系。這一最新進展表明,谷歌和中國的爭吵有可能導致兩個巨人之間“無法把握的結局”。
日本《讀賣新聞》25日刊文稱,針對中國的反擊,美國也擺出和中國“對決的姿態”,兩國間的攻防今后將會發展成外交、經濟以及網絡上的正面戰斗。
路透社的文章認為,白宮站出來支持谷歌的投訴,而中國則以越來越嚴厲的語調予以還擊,由谷歌引發的互聯網爭執,已經成為兩個大國間博弈的一環。文章還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美國政府越是提高調門,北京越不可能妥協,因為后者會敏感地將它和貿易糾紛、對臺軍售和西藏問題等聯系起來,最初谷歌單方面發難時,北京的反應比較克制,但當美國政府跳出來指責時,北京就一下子提高了調門。谷歌最后會發現,自己采用如此高姿態方式討論問題,并尋求美國政府幫助,是不明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