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親對還是孩童的扎克伯格的評語是“固執己見,嚴酷無情。”

社交網站“臉譜”(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當選美國《時代》周刊2010年年度人物。


這是“超級馬里奧”的世界還是辦公室?這是超市還是員工零食架?看來,員工喜歡扎克伯格是有道理的。
當選理由
讓5億多人成功連結在一起,并在他們之間繪制社會關系;
創造了一套交換信息的嶄新系統;
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如果外界非要給我加上“蓋茨第二”的帽子,這是你們的一廂情愿。我為什么要成為比爾·蓋茨呢?
——馬克·扎克伯格
美國《時代》周刊15日評選出2010年度人物,社交網站“臉譜”(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最終戰勝美國“茶黨”、阿富汗總統哈米德·卡爾扎伊、“維基解密”網站創辦人朱利安·阿桑奇和智利礦工成功獲選。26歲的扎克伯格成為繼查爾斯·林白之后最年輕的《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該周刊給出選擇扎克伯格的理由是:讓5億多人成功連結在一起,并在他們之間繪制社會關系;創造了一套交換信息的嶄新系統;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時代》周刊總編輯理查德·斯坦格爾說:“扎克伯格所創建的社交網絡平臺擁有全世界近1/10的人口,按人口數量計算,可以說是全球第三大國家。而且,與任何一個國家政府相比,Facebook所掌握的‘國民’信息都是最多的。”
《時代》雜志編輯列弗·格羅斯曼稱“扎克伯格很熱情,一點不冷淡,并不躲避眼神交流。他思維敏捷,語速偏快,但卻時刻注意對方能夠跟上。他不生氣,不急躁,出奇的平靜。他的員工對他大加贊揚,并不僅僅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他們真的喜歡他。”
馬克·扎克伯格是哈佛大學計算機和心理學專業輟學生,2004年創辦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現在Facebook的注冊人數已突破5億,而扎克伯格也成為全球最年輕的自行創業億萬富豪。他是比爾·蓋茨之后,IT業乃至世界經濟的新傳說。根據《福布斯》雜志估算,扎克伯格擁有大約69億美元財富。
扎克伯格在本月9日宣布將加入“捐贈承諾”慈善捐款行動,把自己過半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
年僅26歲的扎克伯格說,盡管不少人等到生命后半程再作出回饋社會的決定,但他認為需要資源的慈善事業很多,他不愿繼續等待下去。
去年獲得《時代》周刊年度人物的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前年是美國總統奧巴馬。 宗禾
人物
不屑當“蓋茨第二”的80后
1984年5月14日,馬克·扎克伯格出生于紐約州白原市,父母都是猶太人,但他是無神論者。
電腦神童
作為牙醫和心理醫生的兒子,扎克伯格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0歲時他得到了第一臺電腦,從此把大把時間都花在了電腦上,成為電腦神童。高中時,他為學校設計了一款M P3播放機。之后,包括微軟在內的不少IT企業都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但是扎克伯格拒絕了年薪95萬美元的工作機會,而選擇去哈佛大學上學。
輟學創業
在哈佛,主修計算機和心理學的扎克伯格仍然癡迷電腦。2004年他創辦FaceBook后輟學創業,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又一個神話。
2004年2月,還在讀二年級的扎克伯格突發奇想,要建立一個網站作為哈佛大學學生交流的平臺。只用了大概一個星期的時間,扎克伯格就建立起了這個名為Facebook的網站。意想不到的是,網站剛一開通就大為轟動,幾個星期內,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學部學生都登記加入會員,主動提供他們最私密的個人數據,如姓名、住址、興趣愛好和照片等。學生們利用這個免費平臺掌握朋友的最新動態、和朋友聊天、搜尋新朋友。很快,該網站就擴展到美國主要的大學校園。如今,Facebook網站已在全球風靡,注冊用戶超過5億。
“蓋茨第二”
巧合的是,這個年輕的美國小伙子和世界首富、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都在19歲就開始創業,成立自己的公司,同樣是出身中產家庭且教育良好,同樣是哈佛大學的輟學生,同樣年紀輕輕就贏得世人尊敬。
“對于前輩比爾·蓋茨,我個人相當尊敬,他也是IT業界的成功典范。如果外界非要給我加上‘蓋茨第二’的帽子,這是你們的一廂情愿。我為什么要成為比爾·蓋茨呢?微軟靠的是W indows和Office發家,承載我夢想的是互聯網,更具體說是Facebook。”扎克伯格的語氣中似乎一點都不喜歡“蓋茨第二”這個綽號。
租住公寓
很多人開始揣測,在不久的將來,扎克伯格可能會取代比爾·蓋茨的位置。但這一切并未改變扎克伯格的生活,他依然住在一套租來的小公寓里,每天走路或騎自行車上班,家中只放了一個床墊、兩張椅子和一張桌子,早餐也只是一碗麥片。 宗禾
鏈接
電影《社交網絡》展現冷酷“另一面”
不久前,在美國上映的電影《社交網絡》中,扎克伯格被塑造成一個頭腦聰明、精于計算,為了自己的商業帝國的利益,也甚至不惜付出友情和愛情方面代價的人。
導演大衛·芬奇通過電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20歲時還不名一文的高智商宅男,在短短數年內成長為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年輕巨富,公司規模呈幾何級數的成長,年輕人間的友情與背叛,以及面對成功機會抉擇時的冷酷無情。據說扎克伯格本人對這部電影中描寫的他的形象并不滿意。他強調說:“在過去的六年中,我一直忙于編程,一門心思地撲在自己的工作上。我保證,這就是我的生活,它并沒有那么富有戲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