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設想過這樣的場景,某一個周末,當你走過商場,點開手機,登錄你的位置,你會發現,二層某個你喜愛的品牌正在打折。四層一個當紅的明星正在做一場簽售會,而一個素未謀面的網友正在離你不遠的兩條街外。手機從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活點地圖”。
這一切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正在逐漸變成現實。人們將這種基于位置而形成的商業模式稱為LBS(位置服務),在美國,一家以LBS為主打概念的小手機網站Foursquare,短短幾個月內在線注冊人數就突破了400萬,這一模式正迅速走紅。美國《連線》雜志稱,數以百萬的人行走在這樣一個移動設備上,它整合了互聯網的數據,并告訴人們附近的人或者物。
這個模式的風生水起,讓嘀咕網的創始人李松喜出望外,對他而言,網站的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嘀咕網的危機
嘀咕網已經是李松第三次創業了,此前創辦的一家手機游戲公司和一家相親網站珍愛網,現在一年可以為他帶來可觀的收入。而李松看來,創辦公司就像是一種興趣。“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我很幸運我能夠做自己隨心所欲想做的事情,隨著感覺走,沒有太多的理性成分在里面。”對于再次創業的初衷,他這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嘀咕網創辦于2009年,這一年,正是美國微博網站Twitter發紅發紫的一年。隨著微博這種新興商業模式的興起,中國國內也興起了一批基于微博而成立的網站,飯否和嘀咕是其中比較成規模的兩家。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飯否的關閉和門戶網站新浪、搜狐和騰訊介入微博大戰,都讓李松和他的嘀咕網站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機。“中國做微博對創業企業來講是有風險的,另一方面門戶網站有先天的資源優勢。”對于嘀咕網的危機,李松毫不諱言。他表示,“所以我們后來意識到還是做一些更趨向娛樂性或者實用性的網站。他認為,跟大型互聯網公司相比,創業公司不得不考慮商業模式在短期內的可行性,需要尋找更清晰的盈利模式。
這時候,Foursquare出現在了公眾的視線中,人們把每天拿著手機熱衷于登錄位置的人稱為“簽客”,這是一場近似真實版大富翁的社群游戲,參與的人只要打開自己手機的無線上網功能,通過3G或是GPS定位到自己在哪里,就可以Check in該地點一次。而用戶登入一個地點越多次,他的頭銜上升就越快……
“我們認為LBS是革命性的東西,因為它帶來很多改變,雖然表面上只是從電腦屏幕換到手機屏幕,這方面沒有本質變化,但這個時機已經到來了。”對于Foursquare的模式,李松贊賞有加。很快,李松重新整合了資源,將嘀咕網定位為一個基于手機客戶端的位置簽到服務平臺。
對于盈利模式,李松沒做太多考慮。他認為,廣告商還是主要的目標客戶,隨著位置簽到的人逐漸增加,將迎來一批服務行業的商家。比如說咖啡館、飯店、美容店這些,因為他們的服務是有地域性的,不論是在門戶網上打廣告,還是買關鍵詞,成本和收益都不成正比,但假如在這樣的位置簽到服務平臺購買廣告,就能做到對身邊的客戶精準營銷。
未知的商業模式
近幾年來,中國幾乎復制了美國所有的互聯網模式,從博客到社交網,從外表到內容,Foursquare的興起,自然也帶來了一批復制者和跟風者。近日消息,盛大旗下旅游社區游玩網正式更名為切客網,并確定將LBS作為以后的發展方向。在此前,玩轉四方掌上LBS社區和千橡收購的蜻蜓網,也表明中國國內的LBS市場被看好。
嘀咕遇到的依舊是一場實力強勁的持久戰,“每個團隊、創業公司都有自己的特長,而嘀咕是在手機客戶端方面,我們的技術,iPhone、Android、塞班等多個主流手機系統的客戶端都可以做到技術兼容。”李松表示,Foursquare上線1年多才累積到100萬用戶,而嘀咕網只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就突破了100萬用戶這個門檻。
關鍵是要解決“簽到”的黏性能堅持多久的問題,李松認為,要將“簽到”用戶和線下實體商戶嫁接起來,給買家和賣家提供精準服務。譬如,嘀咕網已與FAB達成戰略合作,網友可以在全國各地的FAB實體音像店進行簽到,從而獲得明星簽名CD、海報、粉絲勛章等等。而萬圣節啟動的百事可樂Party,也是嘀咕網開始拓展線下商家、推廣LBS簽到服務的“試水”手筆。
“凡此運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大量的營銷人員推廣。此前不久,嘀咕已經獲得第一輪融資,已經做好‘燒錢’的準備。”嘀咕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堅定的投資者,兩年內暫不考慮盈利和商業模式的問題,李松透露“機構投資,包括日本的三菱投資,新加坡的投資機構,還有一家美國對沖基金,還有一些就是個人投資。”至于具體融資額度,李松不愿意透露,只是說“不到一千萬美元”。
機構投資人的利益和長遠發展有時候是個矛盾,但李松并不擔心,他說:“沒有盈利模式,你也不用為我們擔心,現在公司用投資人融的錢在做,但是互聯網的特點是,只要有一個服務出來、可以得到很多用戶的話,總有一天會找到商業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