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發(fā)言人喬治·利特爾23日表示,中情局已成立一支 “維基揭秘”特遣隊(WTF),用以對“揭秘”行為造成的損失進行全方位評估。
“小心行事”是明智之舉
據(jù)報道,“維基揭秘”特遣隊規(guī)模可觀,除了包括中央情報局反間諜中心的成員外,還匯集了全國各地多個部門的20多名成員。該小組的主要任務(wù)是列出被泄露文件的明細清單,追查泄密人員用何種方式將機密文件傳出,并評估“揭秘”行為造成的影響。
利特爾說:“泄露事件如何影響中央情報局的國外網(wǎng)絡(luò)關(guān)系,又如何影響中央情報局的工作,這些都是這個小組的工作重點。”
作為美國的秘密服務(wù)部門,中央情報局在情報共享和傳播方面一直小心翼翼,因為拒絕在美國國防部的SIPRNet網(wǎng)絡(luò)上共享一些文件,它甚至被批評為“小心地過分”了。
SIPRnet是美國國防部等政府高級部門用來存儲和傳輸秘密文件的網(wǎng)絡(luò)。
不過現(xiàn)在看來,中央情報局“小心行事”是明智之舉,因為美軍陸軍一等兵曼寧就是從SIPRNet下載了數(shù)十萬分的機密文件,又將這些文件交給“維基揭秘”的。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維基揭秘”給美國政府帶來的尷尬可能使得美國采取更為嚴格的信息共享法。
美國保密工作顏面掃地
雖然依靠對信息的高度保護,此次“維基揭秘”泄露的幾十萬份的機密文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源自中央情報局,不過,這些為數(shù)不多的文件卻涉及不少高官談及的敏感信息。
此外,還有分析認為,“維基揭秘”讓美國國家保密工作顏面掃地,可能導致美國日后的情報搜集工作困難重重。因為美國若連自己的秘密都無力保護,又如何說服“線人”他們有能力為他們的身份保密呢?如此一來,中情局今后恐怕更難找到能提供有效信息的“中間人”了。
中央情報局的擔心還包括,“維基揭秘”的轟動效應(yīng)以及所引起的崇拜可能鼓勵更多人將敏感信息交給“維基揭秘”。據(jù)悉,盡管“維基揭秘”目前正面臨著巨大困難,但卻得到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此前還有數(shù)位名人主動要求為阿桑奇付巨額保釋金。德國媒體近日還披露了“維基揭秘”的最大捐助來源——德國“奧荷蘭基金會”。該基金會是為了紀念已故的黑客先驅(qū)奧荷蘭而在德國馬堡建立,基金會從2009年10月開始成為“維基揭秘”的主要收入來源,保障了網(wǎng)站年近20萬美元的開支,包括服務(wù)器費用,10名員工的活動經(jīng)費等。 |